【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源驱动机电一体化传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关键装备中,均存在采用多个电动机驱动齿轮传动装置的多源汇流驱传系统,以满足复杂工况下高功率、高效、可靠驱传输出的需求,如风力发电机的偏航系统,硬岩掘进装备(tbm)的刀盘驱动系统等。
2、然而,目前多个动力源汇驱传方式基本采用多个传统单机电端口电机+机械部件进行驱动,使得整体的多源汇流结构过于复杂,多个支路汇流驱动造成系统的系统集成度低,会导致额外的能量流失,导致更高的系统故障率;并且对于多源汇流驱传系统的单支路传动而言,现有的多源汇流驱传系统中的分支行星齿轮传动构型方式中存在体积较大、传动链过长、偏载严重、传动形式单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能量损失多、体积较大、传动链过长、偏载严重、传动形式单一的问题。
2、一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双调制复合集成效应的双机电端口电机、差动行星轮系、复式行星齿轮和多齿轮并联传动结构,双机电端口电机和差动行星轮系构成双机电端口电机的机电复合传动装置;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双调制复合外转子作为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外机械端口,也同时充当差动行星轮系的行星架输入端;差动行星轮系的齿轮轴前段作为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内机械端口,差动行星轮系的齿轮轴后段作为差动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输入端,差动行星轮系通过轴连接复式行星齿轮,最终多齿轮并联传动结构将多支路的功率汇集于驱动小齿轮,最终带动第三内齿圈转动。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双调制复合集成效应的双机电端口电机、差动行星轮系、复式行星齿轮和多齿轮并联传动结构,双机电端口电机和差动行星轮系构成双机电端口电机的机电复合传动装置;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双调制复合外转子作为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外机械端口,也同时充当差动行星轮系的行星架输入端;差动行星轮系的齿轮轴前段作为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内机械端口,差动行星轮系的齿轮轴后段作为差动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输入端,差动行星轮系通过轴连接复式行星齿轮,最终多齿轮并联传动结构将多支路的功率汇集于驱动小齿轮,最终带动第三内齿圈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双机电端口电机包括定子、双调制复合外转子、磁阻式内转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双调制复合外转子包括切向磁化永磁体、径向磁化永磁体和导磁铁心,导磁铁心设置在切向磁化永磁体之间,径向磁化永磁体沿双调制复合外转子外侧放置在周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双机电端口电机具备双重调制效应,其中,由调制齿、内调制绕组、双调制复合外转子形成内调制效应;由外调制绕组、双调制复合外转子、磁阻式内转子形成外调制效应,并且这两种调制效应复合共用了双调制复合外转子,均调制了双调制复合外转子的永磁磁场,使双机电端口电机具有双调制复合集成效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差动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第一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第一内齿圈均可以在对应的中心轴上自由转动,太阳轮的齿轮轴与磁阻式内转子做成一体化结构,行星架与双调制复合外转子做成一体化结构,若干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相啮合,行星轮通过固定轴销和轴承安装在行星架上,若干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外啮合,动力通过第一内齿圈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机电端口双调制集成型机电复合复式行星多源驱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定子安装在机架上,双调制复合外转子与定子、外调制绕组配合输出外转矩,双调制复合外转子通过销轴、轴承与行星轮配合;太阳轮的齿轮轴前段作为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内机械端口,与定子、内调制绕组配合输出内转矩;太阳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均刚,陈翔,郑铮,肖邦辉,墨蕊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