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聚烯烃组合物、聚烯烃微孔膜及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471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烯烃组合物、聚烯烃微孔膜及锂电池,其中,聚烯烃组合物包括:数均分子量为200w~220w的第一聚烯烃、数均分子量为140w~160w的第二聚烯烃,以及数均分子量为40w~60w的第三聚烯烃,其用量满足以下公式:1≤(B‑C)/A≤3.5;其中,A表示第一聚烯烃的质量占比,B表示第二聚烯烃的质量占比,C表示第三聚烯烃的质量占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超高分子量的第一聚烯烃中,引入高分子量的第二聚烯烃,以及低分子量的第三聚烯烃,利用它们与小分子矿物油的共增塑作用,促进超高分子量聚烯烃长链分子解缠;实现了基于高分子量聚烯烃基膜的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膜及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聚烯烃组合物、聚烯烃微孔膜及锂电池


技术介绍

1、隔膜是锂电池核心材料之一。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提升,其核心部件—锂电池的安全性成为行业发展重中之重。而隔膜是提高锂电池耐高温、抑制热失效、优化安全系数的重要环节,其轻薄化、低成本、高耐热、高破膜温度等指标决定了下游锂电产品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性能。随着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迅速发展,中低端隔膜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高端隔膜领域,仍然存在较多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壁垒,隔膜产品在薄型化以及物化性能指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高端隔膜长期依赖进口。随着锂电行业对高安全和高能量的需求持续提高,对隔膜的高耐热和轻薄化要求也在持续提高。因此,开发新型超轻薄高耐热涂层用于增强隔膜的综合性能,进而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基膜超薄化、高孔隙率和高机械强度是市场需求的主流方向。湿法聚烯烃(pe)基膜在薄型化、力学性能、透气性能等方面,比干法隔膜更具优势。然而,湿法聚烯烃基膜进一步减薄后存在强度降低,隔膜的安全性下降的问题。而隔膜机械强度很大程度上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的质量占比为1~6 %,所述第二聚烯烃的质量占比为45~55 %,所述第三聚烯烃的质量占比为40~48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选自聚乙烯和/或聚丙烯;所述第二聚烯烃选自聚乙烯和/或聚丙烯;所述第三聚烯烃选自聚乙烯和/或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还包括矿物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第二聚烯烃及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的质量占比为1~6 %,所述第二聚烯烃的质量占比为45~55 %,所述第三聚烯烃的质量占比为40~48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选自聚乙烯和/或聚丙烯;所述第二聚烯烃选自聚乙烯和/或聚丙烯;所述第三聚烯烃选自聚乙烯和/或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还包括矿物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第二聚烯烃及第三聚烯烃的总质量,与所述矿物油的质量比为(15~30):(75~8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油选自白油、石油醚、石油烃和石蜡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还包括抗氧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第二聚烯烃及第三聚烯烃的总质量,与所述抗氧剂的质量比为(15~30):(0.1~0.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选自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异辛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和n,n-1,6-亚己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辉林亚凯丁力王晓琳谭斌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