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冲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363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冲模装置,包括下模单元、上模单元、冲切机构和冲孔机构,下模单元设有下模座、设于下模座上侧并分别用于支撑产品件和塑胶件的第一、二载座;上模单元设有能相对下模座上下运动的上模座;冲切机构设有连接于上模座下侧的压头和冲刀件,压头能相对第一载座进行下压运动,以对置于第一载座上的产品件弹性抵压;冲刀件能相对第一载座进行向下冲切运动,以将塑胶件从产品件上冲切掉;冲孔机构设有设于压头的第一冲针和设于下模座上侧的第二冲针,第一、二冲针分别能够相对第一载座进行向下冲切和横向冲切运动,以对产品件冲孔。该自动冲模装置可一次性对待加工件的主面、侧面等多个位置进行冲切/冲孔加工,加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模,尤其涉及一种可一次性实现对工件的多个位置进行冲切/冲孔加工的自动冲模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冷冲压生产中,冲模是被广泛使用的设备。

2、然而,当面临异形工件需要进行多位置冲压/冲切加工时,如需要对工件的主/或背面、侧面进行冲压/冲切加工;现有的冲模装置则不能做到较好的加工实施,原因在于:1)现有的冲模装置大多结构较为简单,每次只能对工件的一到两个位置进行加工,若利用其对异形工件进行加工,则会出现加工效率低、以及对工件的定位结构设计难度增大等问题。2)为实现对工件的多位置进行加工,部分冲模装置进行改进,配置了多套冲压/冲切机构和动力机构,但这不仅会造成装置整体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多,不利于装置的安装布局;而且还造成了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加、操控难度增大,不利于生产实施。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冲模装置,一方面其可一次性实现对待加工件的主面、侧面等多个位置进行冲切/冲孔加工,加工效率十分高;另一方面其结构简洁合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冲模装置,待加工件包括产品件和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与产品件连接的塑胶件,该冲模装置用于对产品件进行冲孔和将塑胶件从产品件上冲切掉;其特征在于:该冲模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冲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机构(3)还设有能够上下滑动的设置于所述上模座(20)下侧的连接件(32)和弹性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2)上侧与所述上模座(20)之间的弹性件(33);所述压头(30)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2)下侧,并同时正对位于所述第一载座(11)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冲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2)包括沿竖向延伸并活动插置于所述上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冲模装置,待加工件包括产品件和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与产品件连接的塑胶件,该冲模装置用于对产品件进行冲孔和将塑胶件从产品件上冲切掉;其特征在于:该冲模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冲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机构(3)还设有能够上下滑动的设置于所述上模座(20)下侧的连接件(32)和弹性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2)上侧与所述上模座(20)之间的弹性件(33);所述压头(30)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2)下侧,并同时正对位于所述第一载座(11)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冲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2)包括沿竖向延伸并活动插置于所述上模座(20)下侧的导柱(320)、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导柱(320)上下两端的上板(321)和下板(322),所述上板(321)和下板(322)相互平行,且所述上板(321)上侧通过所述弹性件(33)与所述上模座(20)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冲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310)为u形槽体结构,并自由套设于所述下板(322)及所述导柱(320)下部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冲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311)下侧边缘的局部被用作为切刀部b(313),即:使所述切刀部b(313)与所述切刀部a(312)协同配合将塑胶件从产品件上冲切掉;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祖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上达精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