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及钢筋对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314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接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及钢筋对接方法,所述接头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销管;销管为管状结构、其内壁设有螺纹齿,销管两端沿轴线方向设有开口槽;销管套装在钢筋a和钢筋b待连接处;外套管前段靠近待连接处,外套管前段内壁设有环形齿槽;内套管后段靠近待连接处,内套管后段外壁设有与环形齿槽配合的环形齿;外套管和内套管受外力同时分别自销管两端相向靠近、且套装在销管外,直至啮合固接,过程中外套管后段和内套管前段挤压销管使得其开口槽变形,锁紧待连接的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速、方便地实现预制构件或钢筋部品的连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接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及钢筋对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建筑结构施工钢筋工程已经逐步由单根钢筋的连接转换为钢筋部品间相互连接,特别是当前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施工中模块化钢筋部品、预制构建等大量应用,在保证钢筋连接后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结构钢筋间快速连接效率是各个施工项目的主要需求。目前钢筋连接方式包括绑扎、机械连接、焊接等方式,其中机械连接已被广泛推广,接头、套筒的连接形式各异,各有特点,但是,也存在各有的使用缺陷,直螺套使用繁琐,有效应用在单根钢筋接长;双螺套安装繁琐,效率低;灌浆套筒对施工后的内部连接难以保证等。

2、当前现场施工中,需要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钢筋接长、预制构件及钢筋部品间连接的钢筋接头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及钢筋对接方法,通过纯机械结构方式,无需对钢筋进行预处理,即可快速、方便地实现预制构件或钢筋部品的连接固定。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接头,设置于同线的钢筋a和钢筋b待连接处,所述接头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销管;销管为管状结构、其内壁设有螺纹齿,销管两端沿轴线方向设有开口槽;销管套装在钢筋a和钢筋b待连接处;外套管套装在钢筋b外,外套管由前、后段组成,外套管前段靠近待连接处,外套管前段内壁设有环形齿槽;内套管套装在钢筋a外,内套管由前、后段组成,内套管后段靠近待连接处,内套管后段外壁设有与环形齿槽配合的环形齿;安装时,外套管和内套管受外力同时分别自销管两端相向靠近、且套装在销管外,直至外套管前段和内套管后段啮合固接,过程中外套管后段和内套管前段挤压销管使得其开口槽变形,锁紧钢筋a和钢筋b。

3、进一步地,外套管后段内壁为锥面,外套管前段与外套管后段大直径端连接;内套管前段内壁和后段内壁均为锥面,内套管后段小直径端与内套管前段大直径端连接,内套管前段内壁圆锥半角大于内套管后段内壁圆锥半角;销管由两个销片合围构成管状结构,销片由前、中、后三段组成,销片前段和后段的沿轴线方向均设有开口槽,销片前段外壁、销片后段外壁均为半锥面且分别和内套管前段内壁、外套管后段内壁过盈配合;销片中段外壁为半圆柱面与内套管后段内壁配合,销片中段两端分别和销片前段、销片后段大直径端连接。

4、进一步地,内套管后段均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的槽口,外套管前段内壁和内套管后段外壁啮合固接的过程中,槽口逐渐变形,内套管后段通过挤压销片中段锁紧钢筋a和钢筋b。

5、进一步地,槽口分为长度不同的短槽口和长槽口,短槽口和长槽口各为四个,短槽口和长槽口均匀的间隔排布。

6、进一步地,销片半圆柱面外壁面设有凹槽,用于放置弹性圈。

7、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对接方法,采用以上所述的接头,对接方法如下:步骤一:外套管套入待连接的钢筋b并远离钢筋b端头,将销管套入钢筋b端头,钢筋b端头位于销管中部;内套管前端套入待连接的钢筋a并远离钢筋a端头,钢筋a向钢筋b端头移动,直至钢筋a插入销管内与钢筋b抵接;步骤二:将内、外套管向销管中部移动,分别自销管两端套装于销管外,同时外套管前段套装于内套管后段并与之完全啮合直至固接,过程中外套管后段和内套管前段挤压销管使得其开口槽变形,锁紧钢筋a和钢筋b。

8、进一步地,步骤一可以用以下过程替代:外套管套入待连接的钢筋b并远离钢筋b端头,内套管套入待连接的钢筋a并远离钢筋a端头;钢筋a和钢筋b抵接就位后,将两个销片合围在待连接处,并使用限位件将两个销片限位。

9、进一步地,内套管后段均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的槽口,步骤二中,外套管前段内壁和内套管后段外壁啮合固接过程中,槽口逐渐变形,内套管后段挤压销管中段锁紧钢筋a和钢筋b。

1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专利技术用于钢筋延长及钢筋部品、预制构件等钢筋连接产品,通过机械结构方式实现两段钢筋的连接固定,只需单人将外套管和内套管用力相对靠近使得外套管和内套管互啮合固接,通过销片开口槽变形锁紧待连接的两段钢筋,避免外力冲击或弹性变形导致接头松开引起不能锁紧现象。

12、2.本专利技术通过内、外套管内壁锥面结构与销片前、后段外壁锥面结构配合锁紧销片,同时通过槽口的变形锁紧挤压销片中段进一步保证钢筋a和钢筋b连接的紧密性,实现两段钢筋的紧固连接。

13、3.本专利技术槽口分为长度不同的短槽口和长槽口,短槽口和长槽口均匀的间隔排布,受力后内套管后段槽口更为均匀的变形,保证销片中段均匀的受挤压锁紧两段钢筋。

14、4.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钢筋部品间的连接固定时,仅通过用力使得内、外套管相互啮合即可完成连接,操作方式简单,有效提升施工现场钢筋工程的实施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同线的钢筋a和钢筋b待连接处,所述接头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销管;销管为管状结构、其内壁设有螺纹齿,销管两端沿轴线方向设有开口槽;销管套装在钢筋a和钢筋b待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套管后段内壁为锥面,外套管前段与外套管后段大直径端连接;内套管前段内壁和后段内壁均为锥面,内套管后段小直径端与内套管前段大直径端连接,内套管前段内壁圆锥半角大于内套管后段内壁圆锥半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套管后段均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的槽口,外套管前段内壁和内套管后段外壁啮合固接的过程中,槽口逐渐变形,内套管后段通过挤压销片中段锁紧钢筋a和钢筋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槽口分为长度不同的短槽口和长槽口,短槽口和长槽口各为四个,短槽口和长槽口均匀的间隔排布。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销片半圆柱面外壁面设有凹槽,用于放置弹性圈。

6.一种建筑施工钢筋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的接头,对接方法如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可以用以下过程替代:外套管套入待连接的钢筋b并远离钢筋b端头,内套管套入待连接的钢筋a并远离钢筋a端头;钢筋a和钢筋b抵接就位后,将两个销片合围在待连接处,并使用限位件将两个销片限位。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内套管后段均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的槽口,步骤二中,外套管前段内壁和内套管后段外壁啮合固接过程中,槽口逐渐变形,内套管后段挤压销管中段锁紧钢筋a和钢筋b。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同线的钢筋a和钢筋b待连接处,所述接头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销管;销管为管状结构、其内壁设有螺纹齿,销管两端沿轴线方向设有开口槽;销管套装在钢筋a和钢筋b待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套管后段内壁为锥面,外套管前段与外套管后段大直径端连接;内套管前段内壁和后段内壁均为锥面,内套管后段小直径端与内套管前段大直径端连接,内套管前段内壁圆锥半角大于内套管后段内壁圆锥半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套管后段均匀设有若干个沿轴线方向的槽口,外套管前段内壁和内套管后段外壁啮合固接的过程中,槽口逐渐变形,内套管后段通过挤压销片中段锁紧钢筋a和钢筋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槽口分为长度不同的短槽口和长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刘军张旭乔赵彦立陈晓东陈少海杨鹏程张勇波邓亮文李强王伟汤明飞邓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