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249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桩墙叠合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包括方桩模型、外墙模型和顶盖,方桩模型包括矩形底座和竖立在底座上的方桩,底座一组对边各排布N个方桩,另一组对边各排布M个方桩,N和M均为正整数且至少一个大于1,沿底座四边排布的方桩构成方桩组合,方桩之间互不接触、其间隔构成液体的通道;当N与M均大于2时,方桩组合的中空部位为与通道连通的矩形槽;外墙模型为回字形结构,外墙模型内周与方桩组合外周固连在一起组成叠合结构;顶盖封装在叠合结构顶端、且与叠合结构和底座构成封闭空间;顶盖设有用于加注液体和加压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简单高效的完成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桩墙叠合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1、桩墙预制叠合结构能充分发挥预制构件工厂自动化生产与现浇结构现场浇筑整体性好的双重优势,其预制部分既参与受力又兼做模板,可免去外模板安装,节省建材,节约成本,同时因体系内包含连续的现浇混凝土体,例如其接头部位及中间部分均为现浇混凝土构成,因此具备较好的自防水性能。

2、但是预制叠合结构有着诸如叠合面、拼装面、过渡面、预埋件等众多类型的界面,其渗透和防水机理不甚明确,导致其产业化推广受到限制,在地铁车站建设中的应用尚未成熟。用于地铁车站建设的桩墙叠合结构最大的特点是持续受地下水土压力影响,但目前缺少对其防水性能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研究文献,十分有必要对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展开深入研究。对于桩墙叠合结构的不缩尺试验所占空间较大,尤其多组桩墙叠合结构的抗渗试验更是耗时耗力,本专利技术针对预制叠合结构的防水技术,以及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的特点,提出一种试验装置有助于评估地铁车站预制拼装叠合结构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能够简单高效的完成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包括方桩模型、外墙模型和顶盖;所述方桩模型包括矩形底座和竖立在底座上的方桩,所述底座一组对边各排布n个方桩,所述底座另一组对边各排布m个方桩,位于底座四角处的方桩两边共用,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且至少有一个大于1,沿底座四边排布的方桩构成方桩组合,所述方桩组合的外边缘与底座边缘对齐,方桩之间互不接触,相邻方桩之间的间隔构成液体的通道;当n与m均大于2时,所述方桩组合的中空部位为与通道连通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和通道均用于液体的流通和承装液体。

4、所述外墙模型为由外墙体构成的回字形结构,所述外墙模型套装在所述方桩组合外周,所述外墙模型内周与所述方桩组合外周固连在一起组成叠合结构,所述外墙模型顶端和所述方桩组合顶端处于同一平面;所述顶盖封装在叠合结构顶端,顶盖与叠合结构和底座构成封闭空间;所述顶盖设有通孔,用于加注液体和加压。

5、进一步地,n与m均为3,所述方桩组合的8个方桩连同方桩组合中间部位的矩形槽呈九宫排布。

6、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底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对应通道和矩形槽。

7、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为透明的非金属材质。

8、进一步地,所述方桩模型和外墙模型分两批浇筑,其中方桩模型第一批,外墙模型第二批。

9、进一步地,方桩模型浇筑时在方桩组合四周均匀布设数根钢筋,所述钢筋一端在方桩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墙模型浇筑时通过钢筋伸出端与方桩模型固连。

10、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专利技术顶盖与叠合结构和底座构成封闭空间,桩墙叠合结构接触液体的面为在实际工况中抵挡水土压力的一面,通过顶盖上的通孔加注液体和加压,较好地模拟实际情况中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受水土压力的模式;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满足单次试验同时观察多组桩墙叠合结构抗渗性能的要求,简单高效的完成试验。

12、2.本专利技术n与m均为3时,方桩组合的8个方桩连同方桩组合中间部位的矩形槽呈九宫排布,与方桩同等大小的矩形槽能够实现更好的加压效果的同时试验场地占地小、成本低。

13、3.本专利技术顶盖的底面设有对应通道和矩形槽的凸起,进一步确保顶盖与叠合结构和底座构成封闭空间更加密闭。

14、4.本专利技术方桩模型和外墙模型分为两批浇筑,更好的模拟地铁站预制桩墙叠合结构中“预制”和“现浇”两种构件的批次差异,因此实验结果更为准确;方桩模型浇筑时四周钢筋预留一定长度,更便于浇筑外墙模型时组成叠合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桩模型、外墙模型和顶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N与M均为3,所述方桩组合的8个方桩连同方桩组合中间部位的矩形槽呈九宫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底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对应通道和矩形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为透明的非金属材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桩模型和外墙模型分两批浇筑,其中方桩模型第一批,外墙模型第二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方桩模型浇筑时在方桩组合四周均匀布设数根钢筋,所述钢筋一端在方桩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墙模型浇筑时通过钢筋伸出端与方桩模型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桩模型、外墙模型和顶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n与m均为3,所述方桩组合的8个方桩连同方桩组合中间部位的矩形槽呈九宫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构防水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底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对应通道和矩形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桩墙叠合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邦政张磊路林海孙金桥刘彬郭小红王洋王晋王鸿儒李晶阁刘超贺自名武朝军孙捷城赵子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