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如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公告号为cn220558334u,公开了一种香薰挥发装置,包括香薰瓶和挥发棒,所述香薰瓶包括用于容纳香薰液的瓶体和与所述瓶体的瓶口连接的吸附盖;所述吸附盖设有与所述瓶口对应的通孔,所述挥发棒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瓶体内;所述吸附盖设有与所述瓶口配合的安装部及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延部,当所述吸附盖与所述瓶体连接时,所述外延部凸出于所述瓶口的上沿。
2、基于上述,现有自然挥发的香薰,均采用往香薰瓶内插接挥发棒的方式进行挥发,现有的挥发原理是,挥发棒底部与位于香薰瓶内的液体相接触,挥发棒吸附液体并向上传导,逐渐向上传导的液体会由于重力作用的关系,越往上走,液体越少,这也代表着所能挥发的物质也就越少,所以在现有的香薰瓶中,当用户需要增加香味的挥发时,则插接更多数量的挥发棒。而这种增加香味挥发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需要通过挥发棒慢慢的将液体向上传导,再实现挥发,其无法实现在短时间内增加挥发强度来达到增强香味浓度,无法满足短时间增强香味浓度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纵向间隔设置有用于装载液体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在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之间连接有挥发通道,所述第一容腔与挥发通
3、所述容器上设置有风口,风口与所述挥发通道互相连通。
4、作为优选,所述容器呈柱状结构设置,在容器内部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风口分为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设置在所述容器外壁,所述第二风口设置在所述容器内壁与所述空腔相连通。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腔、第二容腔、挥发通道、连通通道以及吸收挥发元件均呈环型设置。
6、作为优选,所述风口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容器的轴心呈圆周排列设置。
7、作为优选,所述吸收挥发元件的外壁与所述连通通道的内壁紧密配合。
8、作为优选,所述吸收挥发元件采用纤维纸。
9、作为优选,所述容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腔或第二容腔相连通的加注口,所述加注口内设置有密封元件。
10、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元件为螺栓,所述密封元件与所述加注口螺纹连接。
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纵向间隔设置有用于装载液体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在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之间连接有挥发通道,所述第一容腔与挥发通道之间以及第二容腔与挥发通道之间均设置有连通通道,在所述挥发通道内设置有吸收挥发元件,所述吸收挥发元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连通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内;所述容器上设置有风口,风口与所述挥发通道互相连通。本技术当容器正置时,第一容腔位于第二容腔上方,此时当第一容腔具有液体时,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容腔的液体沿着吸收挥发元件向下流动至第二容腔,在这一过程,液体流经风口时,液体与外界空气接触挥发,以液体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散发,达到增强香味浓度的目的。当液体全部流到第二容腔内,此状态下,液体被吸收挥发元件从底部吸附再向上传导,起常规的传导挥发作用,在该状态下若需再次增强香味挥发时,则将容器倒置,使第二容腔位于第一容腔上方,使第二容器的液体经吸收挥发元件向下流动至第一容腔,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液体从风口向外快速散发,达到增强香味浓度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包括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内纵向间隔设置有用于装载液体的第一容腔(110)和第二容腔(120),在所述第一容腔(110)和第二容腔(120)之间连接有挥发通道(130),所述第一容腔(110)与挥发通道(130)之间以及第二容腔(120)与挥发通道(130)之间均设置有连通通道(100),在所述挥发通道(130)内设置有吸收挥发元件(20),所述吸收挥发元件(20)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连通通道(100)延伸至所述第一容腔(110)和第二容腔(12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呈柱状结构设置,在容器(10)内部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空腔(160),所述风口分为第一风口(140)和第二风口(150),所述第一风口(140)设置在所述容器(10)外壁,所述第二风口(150)设置在所述容器(10)内壁与所述空腔(16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110)、第二容腔(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容器(10)的轴心呈圆周排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挥发元件(20)的外壁与所述连通通道(100)的内壁紧密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挥发元件(20)采用纤维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腔(110)或第二容腔(120)相连通的加注口(170),所述加注口(170)内设置有密封元件(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30)为螺栓,所述密封元件(30)与所述加注口(170)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包括内壳体(101)和外壳体(102)组成,所述第一容腔(110)、第二容腔(120)、挥发通道(130)、连通通道(100)以及吸收挥发元件(20)均设置在内壳体(101)和外壳体(102)之间,第一风口(140)设置在外壳体(102)上,所述第二风口(150)设置在内壳体(10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01)和外壳体(102)对应所述连通通道(100)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凸起部(103),所述凸起部(103)用于压紧所述吸收挥发元件(20)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包括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内纵向间隔设置有用于装载液体的第一容腔(110)和第二容腔(120),在所述第一容腔(110)和第二容腔(120)之间连接有挥发通道(130),所述第一容腔(110)与挥发通道(130)之间以及第二容腔(120)与挥发通道(130)之间均设置有连通通道(100),在所述挥发通道(130)内设置有吸收挥发元件(20),所述吸收挥发元件(20)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连通通道(100)延伸至所述第一容腔(110)和第二容腔(12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呈柱状结构设置,在容器(10)内部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空腔(160),所述风口分为第一风口(140)和第二风口(150),所述第一风口(140)设置在所述容器(10)外壁,所述第二风口(150)设置在所述容器(10)内壁与所述空腔(16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110)、第二容腔(120)、挥发通道(130)、连通通道(100)以及吸收挥发元件(20)均呈环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的液体自然挥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容器(10)的轴心呈圆周排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倒置摆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辉,韦红,苏永宽,哈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赛特奥日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