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129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岩溶地层岩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矿井水害防治技术领域,通过获取岩芯样品,获取待注浆岩样和待注浆岩样在注浆前的第一孔隙信息;获取待注浆岩样在注浆前的第一重量和岩样长度,对待注浆岩样进行注浆试验和浆液初凝,得到已注浆岩样,获取已注浆岩样的第二重量;基于第一重量、岩样长度和第二重量,确定待注浆岩样的延米注浆量;获取已注浆岩样的第二孔隙信息;基于第一孔隙信息、第二孔隙信息和延米注浆量评估岩溶地层的可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目标治理层可注性的提前研究,为后续地面区域治理方案设计、工程量、注浆量预计、治理效果验证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水害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1、我国50%以上的煤矿不同程度上受到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害的威胁。近年来,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相续减少和枯竭,煤炭采深逐渐加大,下组煤开采面临的岩溶承压水害威胁越来越突出。仅华北地区,就有60%以上的煤田不同强度上都受到煤层底板承压水害的威胁。大部分地区,煤层底板承受岩溶水压力较大,可达到5~7mpa,但煤层与下伏的灰岩承压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厚度为30~50m,有不少地区下组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更小,只有10~20m。如果,区域还发育断层、陷落柱等隐伏垂向构造通道,将导致甚至岩溶承压水直接错断至煤层附近或者导通至煤层底板附近,随着煤层采动,底板裂隙带、扰动带连通隐伏构造,将导致煤层采掘过程中突水概率大大增加。

2、近年来,岩溶承压水导致的淹井淹面事故频发。部分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治理范围内不同区域奥灰岩溶地层岩溶裂隙、导水构造发育程度差异较大,且奥灰岩溶地层顶界面区域岩溶裂隙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治理方案设计及工程量与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注浆岩样进行注浆试验和浆液初凝,得到已注浆岩样,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高压包括1.5p~2p,p为所述目标治理层位的煤层底板承受奥灰水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治理层位是基于以下步骤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已注浆岩样的第二孔隙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注浆岩样进行注浆试验和浆液初凝,得到已注浆岩样,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高压包括1.5p~2p,p为所述目标治理层位的煤层底板承受奥灰水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治理层位是基于以下步骤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已注浆岩样的第二孔隙信息,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层的可注性试验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注浆岩样包括第一标高的待注浆岩样、第二标高的待注浆岩样和第三标高的待注浆岩样,所述基于所述岩溶地层的目标治理层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路通何万里樊振丽尹希文张玉军甘志超张志巍赵秋阳葛红烨张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