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菌株及其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052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所述菌株的保藏编号为GDMCC 65276,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IT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绣球菌菌株的栽培方法,包括:母种制作、原种培养、培养基制备及培养和原基诱导及出菇管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开展野生资源收集与系统驯化选育,选育出适宜人工栽培的绣球菌品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适宜人工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菌株及配套的栽培方法,使其菌丝生长快抗杂菌能力强,原基自色且健壮、出菇率高达90%及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育种。


技术介绍

1、绣球菌(sparassis sp.),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绣球菌科(sparassidaceae)、绣球菌属(sparassis),绣球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多种营养和保健功能,研究表明绣球菌的β-葡聚糖的含量非常丰富,极具开发价值。目前,对绣球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株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对于绣球菌的遗传育种、栽培技术、野生资源挖掘及液体发酵等仍较薄弱,存在栽培周期长、出菇时间不统一、产量偏低,菌株退化严重等问题。目前,我国认定的绣球菌品种仅有2个,分别是“闽绣1号”和“闽绣2号”,均为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绣球菌的品种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其栽培规模、产能、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阻碍。野生绣球菌资源极为稀少,导致绣球菌遗传育种材料缺乏,研究不足等,严重制约绣球菌产业发展的,因此,挖掘本土资源,开展绣球菌属新物种的驯化栽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保藏编号为GDMCC 65276,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ITS序列如SEQID NO: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种培养:重量组分配方为杂木屑78%,面粉10%,玉米粉10%,蔗糖1%,C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保藏编号为gdmcc 65276,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its序列如seqid no: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种培养:重量组分配方为杂木屑78%,面粉10%,玉米粉10%,蔗糖1%,caco31%,将上述组分搅拌均匀,搅拌过程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种培养:重量组分配方为杂木屑71.8%,玉米粉13%,麸皮5%,面粉8%,蔗糖1.5%,蛋白胨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将上述组分搅拌均匀,搅拌过程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绣球菌(sparassis sp.)菌株(fjsxqj-01)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种培养:重量组分配方为松木屑20%,杂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健顾昌华韦春某顾娇黄恒宇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