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莱迪公司专利>正文

织针运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811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织针的织针运动机构,在针杆(2)的两端形成有通过弹性接钩(5,6)延伸的弹性针织构或针钩(3,4)。该织针运动机构可用于制作内衣类型的无缝针织品。这种机构简化了针织机的构造,并且通过减少生产循环中的时间来改善上述类型针织品的成本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双针床针织机如双针筒圆织机、双针床或四针床 平织机或类似的设备的织针运动机构,特别设计用于自动生产无缝的 管型针织外套和内衣,例如长裤、女裤、裹腿、汗衫、T恤衫、套衫 和类似衣物,其可能在针织物罗紋口区域具有双面和双反面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到针织机以及织针。
技术介绍
高度全自动化生产是对每一现代生产工艺的基本要求。对于纺织 品领域的由针织物制成的产品而言,首先是对于内衣而言,其特点在 于通常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缝合实现成品操作。这不仅在成品中引 入了相当大的体力劳动量并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必然地降低了针织物 在接缝区域的加工质量。带有双面(线圏纵行)结构的弹性罗紋口的 无缝针织内衣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尽管这样的内衣在实用价值方面看 上去很理想。已知针织机被设计用于自动生产针织品,其中三个管体相互连接。 该针织品例如是长裤、女裤、裹腿、汗衫、T恤衫、套衫和类似服装。 这些类型的针织机的非常重要的特性是除了其它方面以外,还能够实现针织物首先是在腰部开口区域和腿部开口区域的双面结构(所谓 的线圏纵行),以防止平针织物发生公知的不希望有的柠绞。这些针织机中的 一种是双针床平织机,其具有被布置为"V,,形的 针床。为了做出线團,这些针织机使用带有致动活塞的织针,依靠这 些织针能够将针织物的线圏传递到对面的针床。这些针织机的主要缺 点是在编织针织物的双面或双反面结构的管体时,它必须在第一时 间在对面的针床上建立倒针线圏并随即将其传递到其上正在建立该针织物的同一进程的平针线圏的针床。这不仅导致了生产周期的不适当 的延长,还导致了结构上的复杂性,结果这些针织机仅能够生产针织物针距高至9(E)的双面结构或最终是双反面结构的针织品,对于内 衣而言,这是绝对不够的。织针运动机构的类型是上述缺陷的根源。另 一 种已知的用于生产所述针织品的针织机是四针床平织机,其 具有被布置为"X"形的针床,带有与被布置为"V"形的针床的双针床针 织机的织针运动机构基本相同的织针运动机构。与具有被布置为"V" 形的针床的双针床平织机相比,这些类型的四针床平织机的优点在于 其能够生产针织物针距高至18 (E)的针织品。然而,这对于内衣如 女裤、T恤衫或类似衣物而言仍然是不够的。此外,四针床平织机明 显在机械方面实际上要比双针床平织机复杂两倍。至于生产循环的持 续时间,由于传递倒针线圏到对面的织针上所需的时间代表了操作的 延迟,四针床平织机与双针床平织机同样不利。上述类型的另 一种针织机也是具有被布置为"X,,形的针床的四针 床平织机,但其采用了双筒小直径针织机中使用的双钩针。这种设备 的重大优点在于双钩针的制造技术是成熟的并达到针杆厚度0.4mm, 这使得制造针距高达24 (E)的针织机成为可能。这显著地扩宽了这 些针织机能够制造的针织品的范围。然而,此类平织机的复杂性是非 同寻常的。除了用于致动双头织针的机械装置外,还必需另外附加的 特殊辅助机械装置,以确保在织针从用于制造倒针线圏的针床上切换 至正在制造平针线圏的针床上的时刻,将倒针线圏从用于制造倒针线 圏的针钩传递到用于制造平针线圏的针钩。另 一 缺点是明显地限制了 针织物的密度范围,以能够安全地传递倒针线圏到用于制造平针线圏 的针钩中。现有技术中使用双头钩针的双筒针织机可从专利文献 US画A画2003/0101775, US-B-6220061 , US-A-5718128 , US-A-4879884中获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 一 方面通过提供新的织针和新的织针运动机构对现有技术 进行改进,以能够设计用于生产不同类型的双反面或双面结构的管状 无缝针织物,其在全自动生产循环中制造而对针织物针距没有任何明 显的限制。按照一些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能够简化针 织机的结构布置,并且还能通过消除缝合整理操作和减少生产循环中 的闲暇时间来大幅度地改善上述类型针织品的成本效率。这些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织针运动机构而实现,其实质在于该织 针运动机构包括具有双针织弹簧针钩(即在针杆每一端的所谓的弹 簧针钩或弹簧钩)的织针,在针杆的每一端针织钩或针钩形成了终止 于尖端处的弹性挂钩,而在针杆上,在每个钩或针钩的弹性桂钩的尖 端附近,设置了相应的带有朝向各自尖端的凸面的弯曲部。所述的弯 曲部设有各自的用于弹性挂钩或针钩的尖端的凹部,和各自的用于被 用作移动织针的致动元件的导针片或移圏针的凸部的凹部。因此,按 照本专利技术,该织针是所谓的弹簧钩针或钩针,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双 头,即在针杆的两端都带有针钩或弹簧。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采用了双钩织针即双钩针的装置相比,本发 明的织针运动机构的主要优点在于分别对于平织机的从一个针床切 换到另一个针床的织针切换,或是圆织机的从一个针筒到另一个针筒 的切换,位于织针杆上的针织物线圏不会以已知的双钩针的方式发生 自动脱圏。因此,该针织机不需要用于阻止织针在不形成新线圏的条 件下从针织机的一个针床切换到另一个针床时发生线圏脱圈的特殊机 构。由于例如建立线圏和后续的不形成新线圈的织针切换操作能够简 单地通过针织凸轮系统的滑架的单个工作机构来执行,这一方面相当 大地简化了针织机的结构,另一方面也相当大地加快了生产循环。与 带有致动活塞的织针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织针运动机构的优点更加显著, 因为依靠带有致动活塞的织针,不能像本专利技术的织针运动机构那样使 针织机具有机械方面的精巧性。按照一些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每个织针设有一对致动导针片, 每个针床布置一个导针片。在每个致动导针片上至少布置有用于织针7钩的支承表面和用于在凹部处桂住织针针杆的突出部,该凹部设置在 与针杆的上述弯曲部平齐处。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导针片包 括用于实现致动导针片的自然偏移的斜面或针鼻、用于导针片偏移的 枢轴点、至少一个用于控制导针片的轴向平移的刚性针踵。按照一些 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每个导针片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致动导针片的摆 动偏移的针踵,在不需要在针织物中制做双反面图案的情况下,由于 简化了机械结构,这样做是有利的。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致动导针片设有带工作针踵的辅助致动 导针片,所述的辅助致动导针片通过接头活动连接到致动导针片上。 在这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必须实现用于致动导针片的刚性针踵的 多个独立的工作路径时,能够容易地通过辅助致动导针片的针踵获得 刚性针踵的各个工作路径之间的传输。如果该对致动导针片都是同 一类型的,在必须在针床或针筒中都 实现同样的或类似的织针工作路径的情况下,这样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有利的。如果该对致动导针片中的各个导针片是不同类型的,这在一个针 床或一个针筒的情况下特别有利,这足以实现简化的织针工作路径。为了在针织物中制出双反面和畦编图案,若提花装置总是被指派 给致动导针片中的至少一个是有利的。首先由于能够获得高水平的针距规格(高达34E),本专利技术的织针 运动机构在双针床平织机上的应用是有利的。由于在不需要同时建立线圏的情况下,从针床到针床的织针切换 被实质性地简化,本专利技术的织针运动机构在四针床织机上的应用是有 利的,这首先是由于设备结构的整体简化。由于能够使用相同的针织 凸轮系统的滑架机构来建立线圏和后续的在不形成新线圏的条件下的 从针床到针床的切换,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针运动机构,特别用于在包括至少两个针床的针织机,例如双针床或四针床平织机以及双针筒针织机上生产双反面或双面结构的针织物,所述织针运动机构包括:多个织针(1),每个织针具有针杆(2)和布置在所述针杆的相对两端处的两个针织针头(3,4);和用于每个织针的一对致动导针片(15;23),每个导针片设置有突出部(17)用于接合相应的织针;其特征在于:每个针头包括终止于尖端(7,8)处的弹簧针钩(3,4);所述织针的针杆设置有一对针杆弯曲部(9,10),每个弯曲部被布置在尖端(7,8)中相应一个附近,所述针杆弯曲部具有朝向相应尖端的凸面;每个针杆弯曲部中设置了用于相应的尖端(7,8)的第一凹部(11,12)和用于接合相应的导针片(15;23)的突起部(17)的第二凹部(13,1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安多
申请(专利权)人:金莱迪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