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弧形表面玻璃进行刮水的雨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无骨雨刷的弹性支承部件、与该弹性支承部件进行适配的导流护套,及同时配置上述弹性支承部件及导流护套的无骨雨刷。
技术介绍
1、如图1a至图1b所示,习用无骨雨刷的弹性支承部件1a’一般由两个等宽且平行间隔设置弹性片状体11a’构成,在两弹性片状体11a’的两个端部通过焊接连接片(图未示)或通过增设端扣(图未示)的方式锁合上述两个弹性片状体11a’以构成一个整体被预制成具有一定弯曲弧度的弹性支承部件1a’,这样产生的问题是由于制造的误差,两根弹性片状体11a’的弯曲曲率并不会完全一致,容易导致夹持在其中的胶条在同一位置沿宽度方向的受力不均,影响雨刷的刮刷质量;同时弹性支承部件的弧度在预制时虽然都想力求与风挡玻璃表面弧度尽量吻合,但由于各个车型的风挡玻璃表面的弧度各不相同,即便是在同一个风挡玻璃表面,其弧度也不是完全一致,一般在车窗两侧的弧度最大,在中间部弧度最小(通俗说法较为平整),且由于弹性支承部件1a’是等宽设计,因此其截面惯性距的大小相同,其的两端部无法被预制加工成曲率半径更小的弧度(通俗理解,其两端部的弧度较平),往往无骨雨刷刮刷到风挡玻璃表面弧度最拱的区域时,其两端部k1与风挡玻璃表面s存在悬空区域g1(如图1b所示),导致雨刷无法将位于悬空区域g1的风挡玻璃表面s的雨水刮刷干净;再者,弹性支承部件的原料及生产设备在制成成品时均存在一定的变量,因此实际加工制造好的弹性支承部件的的实际弧度与理论设想的弧度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上述各个因素都会对无骨雨刷的刮刷
2、后业界开发了如专利文献cn1091094a、cn216611149u所揭示的适用于无骨雨刷弹性支承部件(又名钢片、弹性支承片、骨架),该弹性支承部件自中段向两端采用改变截面惯性矩的专利技术构思,解决位于弹性支承部件两端的胶条受力较弱的技术问题。
3、其中专利文献cn1091094a提供的技术路径是给出一个计算公式将弹性支承部件的厚度和宽度从中段向两端均匀减少,关于胶条(该专利文献定义为刮水器)如何连接到该弹性支承部件中,该专利文献并无详细揭示,仅在其说明书中揭示弹性支承部件上设置连接结构,以确保胶条可靠的连接在弹性支承部件上,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弹性支承部件的宽度并不是恒定的,因此无法适配宽度基本恒定的通用型导流护套,且该技术路径无法直接在弹性支承部件的中位线上开设用于穿置胶条的通槽,同时将弹性支承部件进行变薄处理将大大增加制造成本。
4、另一个专利文献cn216611149u提供了三个不同技术路径:第一技术路径为在弹性支承部件上开设通槽,该通槽的宽度自中部向端部逐步变宽;第二技术路径为仅将弹性支承部件的宽度自中部向端部逐步变窄;第三技术路径为仅将弹性支承部件的厚度自中部向端部逐步变薄。在上述三个技术路径的具体实施例说明中,其给出的尺寸是针对24寸的无骨雨刷,其弹性支承部件的宽度为7mm,结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判断,24寸的无骨雨刷需配置两根间隔设置的弹性支承部件,胶条被夹持在两根弹性支承部件之间,同时两个弹性支承部件的两端采用端扣或焊接连接片进行固定(惯常的技术手段),该两根弹性支撑部件同样会产生前述弧度不一致的技术问题,且采用第一技术路径时,由于弹性支承部件开设通槽,且通槽在位于弹性支承部件的端部宽度最大,因此在紧邻胶条一侧的那部分弹性支承部件过于细长,在夹持胶条时易产生扭曲形变;在采用第二技术路径时,由于两弹性支承部件的宽度由中段至端部渐缩,同样面临前述专利文献所揭示的无法适配通用型导流护套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该弹性支承部件中段至端部渐缩为无缝对接,使弹性支承部件在进行宽度渐缩区域加工精度存在较大困难,一旦弹性支承部件的中心横向轴线没有被准确对位在激光切割设置的加工中轴基准线上,容易导致激光将弹性支承部件的一侧边多切,另一侧边少切;在采用第三技术路径时,将弹性支承部件由中段向端部变薄,如前述分析,将大大增加制造成本。
5、尽管上述专利文献通过逐步降低弹性支承部件1b’自中部至两端部截面惯性矩大小,使弹性支承部件1b’在位于两端部k1及其邻接区域的弯曲弧度在预制时容易被加工成具有更小的曲率半径,较好解决了雨刷在两端部刮刷不洁净的问题,但如前文所描述,风挡玻璃表面s的弧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在位于中部最为平整,当雨刷刮刷至风挡玻璃的中部区域(较为平坦区域)时,弹性支承部件1b’容易被雨刷接头组件的受力中心点o分别与两端部k1所共同构建的两组支撑支点撑起,导致弹性支承部件1b’分别在位于受力中心点o与两端部k1之间的中部区域容易被拱起,形成两个拱起部g2(如图1c所示),导致无骨雨刷在位于拱起部g2的区域无法与风挡玻璃表面完全贴合,同样也会影响雨刷的刮刷洁净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通用型无骨雨刷的弹性支承部件,通过该弹性支承部件能够支持雨刷胶条更好自适应地与不同弯曲弧度的风挡玻璃表面进行贴合。
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适配前述弹性支承部件的导流护套。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刮刷洁净度高的通用型无骨雨刷,该无骨雨刷同时装配前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及导流护套。
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适用于无骨雨刷的弹性支承部件,其被预制成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弯曲曲率的片状体,该片状体总长为l,其厚度相同,在该片状体位于中心横向轴线位置开设一用于夹持胶条的夹缝,在所述夹缝的其中一个端部或邻接该端部位置开设一用于供胶条插入并穿置于夹缝的扩口部,所述弹性支承部件以过受力中心点o的竖向轴线y为基准沿长度方向分别向前向后划分为前段及后段,所述前段的长度为l1,后段的长度为l2,l1+l2=l;
5、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前段自受力中心点o沿长度方向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恒宽段、第一突变区、第一外侧区域、第一端部区域,所述恒宽段的宽度等距为w1,所述第一外侧区域的最大宽度为w2,w1>w2,所述第一突变区作为恒宽段至第一外侧区域的衔接段,所述第一突变区在位于宽度最大位置被定义为第一突变区的高位,所述第一突变区在位于宽度最小位置被定义为第一突变区的低位,所述第一突变区的高位的宽度等于恒宽段的宽度,所述第一突变区的低位的宽度等于第一外侧区域的最大宽度为w2,且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在位于第一外侧区域的任意一点的宽度≤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在位于第一突变区的低位的宽度w2;
6、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后段自受力中心点o沿长度方向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恒宽段、第二突变区、第二外侧区域、第二端部区域,所述恒宽段的宽度等距为w1,所述第二外侧区域的最大宽度为w2,w1>w2,所述第二突变区作为恒宽段至第二外侧区域的衔接段,所述第二突变区在位于宽度最大位置被定义为所述第二突变区的高位,所述第二突变区在位于宽度最小位置被定义为第二突变区的低位,所述第二突变区的高位的宽度等于恒宽段的宽度,所述第二突变区的低位的宽度等于第二外侧区域的最大宽度为w2,且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在位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无骨雨刷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其被预制成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弯曲曲率的片状体,该片状体总长为L,其厚度相同,在该片状体位于中心横向轴线(X)位置开设一用于夹持胶条(2)的夹缝(11),在所述夹缝(11)的其中一个端部或邻接该端部位置开设一用于供胶条(2)插入并穿置于夹缝(11)的扩口部(12),所述弹性支承部件(1a、1b、1c)以过受力中心点O的竖向轴线Y为基准沿长度方向分别向前向后划分为前段(I)及后段(II),所述前段(I)的长度为L1,后段(II)的长度为L2,L1+L2=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当弹性支承部件(1a、1b、1c)的长度为10英寸-19英寸长度时,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至受力中心点O的长度L3的取值范围为:½L1±30mm;所述第二突变区(IV)的高位(A’)至受力中心点O的长度L4的取值范围为:½L2±3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至受力中心点O的长度L3≥60mm,所述第二突变区(IV)的高位(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和第二突变区(IV)的高位(A’)均圆弧倒角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的宽度W1 取值范围∈【12mm 16mm】,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的宽度W1减去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的宽度W2 的取值范围∈【0.5mm 3mm】,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与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之间连线与中心横向轴线(X)之间的夹角α取值范围∈【10° 9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的宽度W1 减去 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的宽度W2 取值范围∈【1mm 3mm】,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与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之间连线与中心横向轴线(X)之间的夹角α 取值范围∈【45° 60°】;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I)和后段(II)以过受力中心点O的竖向轴线(Y)为基准进行镜像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1a)的前段(I)的第一外侧区域(VI)的宽度与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的宽度W2 等宽设置;所述弹性支承部件(1a)的后段(II)的第二外侧区域(VII)的宽度与第二突变区(IV)的低位(B’)的宽度等宽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1b)的前段(I)的第一外侧区域(VI)沿长度方向由内向外宽度渐缩;所述弹性支承部件(1b)的后段(II)的第二外侧区域(VII)沿长度方向由内向外宽度渐缩。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1c)的前段(I)和后段(II)分别对应在第一外侧区域(VI)及第二外侧区域(VII)等宽设置,所述第一外侧区域(VI)及第二外侧区域(VII)分别沿长度方向由内向外并排开设若干个镂空面积渐大的通孔(13)。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弹性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为椭圆形通孔或矩形通孔。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部区域(VIII)的最大宽度W4小于等于第一外侧区域(VI)的最小宽度W3;第二端部区域(IX)最大宽度W4小于等于第二外侧区域(VII)的最小宽度W3。
13.一种用于适配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导流护套(3),所述导流护套(3)为一长条形罩体,其具有用于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外轮廓,使所述雨刷在刮刷时能明显降低风阻的干扰,所述罩体的内腔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两个用于穿置弹性支承部件的滑槽(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滑槽(31)之间的间距与弹性支承部件(1a、1b、1c)的宽度设置一一对应并相互匹配。
14.一种无骨雨刷,其特征在于:其配置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1a、1b、1c)及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流护套(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无骨雨刷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其被预制成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弯曲曲率的片状体,该片状体总长为l,其厚度相同,在该片状体位于中心横向轴线(x)位置开设一用于夹持胶条(2)的夹缝(11),在所述夹缝(11)的其中一个端部或邻接该端部位置开设一用于供胶条(2)插入并穿置于夹缝(11)的扩口部(12),所述弹性支承部件(1a、1b、1c)以过受力中心点o的竖向轴线y为基准沿长度方向分别向前向后划分为前段(i)及后段(ii),所述前段(i)的长度为l1,后段(ii)的长度为l2,l1+l2=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当弹性支承部件(1a、1b、1c)的长度为10英寸-19英寸长度时,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至受力中心点o的长度l3的取值范围为:½l1±30mm;所述第二突变区(iv)的高位(a’)至受力中心点o的长度l4的取值范围为:½l2±3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至受力中心点o的长度l3≥60mm,所述第二突变区(iv)的高位(a’)至受力中心点o的长度l4≥6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和第二突变区(iv)的高位(a’)均圆弧倒角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的宽度w1 取值范围∈【12mm 16mm】,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的宽度w1减去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的宽度w2 的取值范围∈【0.5mm 3mm】,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与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之间连线与中心横向轴线(x)之间的夹角α取值范围∈【10° 9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的宽度w1 减去 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的宽度w2 取值范围∈【1mm 3mm】,所述第一突变区(iii)的高位(a)与第一突变区(iii)的低位(b)之间连线与中心横向轴线(x)之间的夹角α 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富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