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及连接器接触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工装技术

技术编号:4472926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及连接器接触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工装,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包括:主体结构、锥形齿套和尾部附件;主体结构设有第一凹槽;锥形齿套的前部设为支撑环;支撑环的内壁设有和第一凹槽能够过盈配合的第一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进行冲压装配,能够将锥形齿套轴向滑动套装于主体结构,即可实现连接器接触件的固定,不需冲压装配,不划伤接触件的主体结构的前端,不影响接触件产品外观和接触连接,也不需要冲压装配,不发生屈服变形,锥形齿套较为精确地定位固定于主体结构外壁,不易松动,避免连接器接触件因主体结构松动而退针或接触不良的情况出现,该连接器接触件的产品质量较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及连接器接触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工装


技术介绍

1、传统的连接器接触件主要包括齿套和连接柱,连接柱用于实现连接器接触件和其他部件的接触连接。参考图1所示,齿套100设置为具有轴向开口101的弹性件,齿套通过径向弹性形变而转配到连接柱200的转配槽中,齿套100能够弹性支撑在连接器产品的内壁,用于防止连接柱200轴向移动,实现齿套100和连接柱200的限位固定。

2、传统的在装配过程中,参考图2所示,需要借助涨套300将齿套的套体沿径向张开变形后,再轴向移动装在连接柱的转配槽中。此类存在的缺点:一是齿套张开并移动到配合槽中时,齿套与接触件的连接柱外壁接触,易划伤连接柱,影响接触件的使用性能;二是齿套容易张开过度而发生屈服变形,导致装配后与连接柱的配合槽之间存在间隙,影响连接柱在安装板中轴向活动,出现接触件容易退针或接触不良的情况。并且此类接触件的齿套通常采用冲压加工,这种加工方式生产的齿套和连接柱不但在结构上有明显的缺点,并且制造周期长、齿套对接触件的支持力不足,导致齿套的开发成本偏高、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锥形齿套(2)和尾部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1)为弧面凸起;所述第一凹槽(11)的轴向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一凸起(211)的弧面弦长和所述第一凹槽(11)的宽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1)为半球状;所述支撑环(21)位于所述第一凸起(211)的外壁设有内凹的半球槽(212);所述半球槽(212)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凸起(211)的内壁之间的厚度和所述支撑环(21)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锥形齿套(2)和尾部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1)为弧面凸起;所述第一凹槽(11)的轴向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一凸起(211)的弧面弦长和所述第一凹槽(11)的宽度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1)为半球状;所述支撑环(21)位于所述第一凸起(211)的外壁设有内凹的半球槽(212);所述半球槽(212)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凸起(211)的内壁之间的厚度和所述支撑环(21)的侧壁厚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的尾部设内部中空的空管段(13),所述空管段(13)供所述尾部附件(3)的插进;所述空管段(13)设有第二凸起(131),所述尾部附件(3)设有和所述第二凸起(131)能够过盈配合连接的第二凹槽(31);所述尾部附件(3)设有第二限位凸台(32)。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涔智景瑞胡月李伟任成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