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2907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53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及车辆,其中动力电池包括箱体梁,以及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所述箱体梁上设置有防剐蹭底腔,所述防剐蹭底腔相对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独立设置且密封隔绝;所述防剐蹭底腔设置在所述箱体梁的底部,且在所述箱体梁的周向上环绕设置。通过在箱体梁上设置防剐蹭底腔,能够提高电池整包的防剐蹭能力,通过将防剐蹭底腔与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密封隔绝,即便出现磕碰破坏也不影响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的气密性。防刮蹭底腔设置在箱体梁的底部,且在箱体梁的周向上环绕设置,能够在外围周向上增强车辆底盘的防刮蹭能力,可以在不同方向上确保车辆电池整包的密封腔不被剐蹭破坏,进而确保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防护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现阶段市场上大多数的电动车在发生底部磕碰后,轻者造成动力电池严重损坏,而更换一个新的动力电池少则十来万;严重者则直接导致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危害车主生命安全。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阶段市场上的大多数电动车,其动力电池在底部防剐蹭设计上结构强度不能有效覆盖车主可能面临的大多数情况下的底部磕碰强度,故一旦发生剐蹭后将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危害。

2、传统动力电池大多数采用底面冷却的方式,即液冷板布置在动力电池底部,为了对液冷系统进行保护,在其底部增加一层底护板,底护板通过螺栓固定到箱体梁上,底护板防护结构一般采用钢板或者型材板。箱体梁-冷板-底护板三者构成传统动力电池底部防护的主要结构,传统动力电池由于箱体梁与动力电池内部腔体贯通,故一旦箱体梁或者冷板开裂动力电池整包气密性将失效。动力电池一旦发生底部磕碰以上三者任一造成损伤,将造成整包底部防护结构及内部气密完整性失效。

3、如何有效解决以上底部防护不足及整包气密性风险的问题,是现有电动车所需重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梁,以及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所述箱体梁上设置有防剐蹭底腔,所述防剐蹭底腔相对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独立设置且密封隔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梁上安装有箱体上盖以及液冷板,所述箱体上盖、所述液冷板以及所述箱体梁的围设空间构成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梁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周向上,所述防剐蹭底腔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安装平面的下部,所述底护板设置在所述防剐蹭底腔的径向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安装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梁,以及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所述箱体梁上设置有防剐蹭底腔,所述防剐蹭底腔相对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独立设置且密封隔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梁上安装有箱体上盖以及液冷板,所述箱体上盖、所述液冷板以及所述箱体梁的围设空间构成所述动力电池内部密封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梁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的周向上,所述防剐蹭底腔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安装平面的下部,所述底护板设置在所述防剐蹭底腔的径向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安装在所述液冷板的下方,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底护板之间设置有泡棉板,所述泡棉板包括仿形泡棉板,所述仿形泡棉板包括构造成型的沟壑结构,用以能够使所述仿形泡棉板与所述液冷板完全贴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包括双层板型腔结构的型材底护板,所述型材底护板包括型材顶板、型材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型材顶板与所述型材底板之间的斜筋,所述泡棉板夹装在所述型材顶板与所述液冷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鸿阎全忠潘世林刘彬吴国桥杨猛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