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心板梁制备,涉及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
技术介绍
1、在建筑与桥梁工程领域,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对梁结构的要求日益严苛。传统实心梁体自重较大,运输与施工难度高且耗材多。简支梁结构因受力明确、构造简单在中小跨度场景应用广泛,但仍需优化自重。空心板梁应运而生,其内部空心设计有效减轻自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成本并便于运输安装。
2、目前空心板梁的预制工艺为先张法预制工艺,具体工艺有:清理台座(底模)、装涂脱模剂模板。钢筋调直除锈布筋成骨架,张拉预应力筋。置入充气充气内模内模并定位。斜向分层浇混凝土,振捣密实。完成浇筑后养护超14天,待混凝土强度达标后放张预应力筋、切割多余部分,最后放气抽出充气内模。但是在实际浇筑过程中,由于内模遮挡了空心板梁底板,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材料很难顺畅的到达内模下方,而且难以将内模下方的底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导致成型的空心板梁底板混凝土强度偏低、厚度偏薄,难以将钢绞线完全包裹在混凝土内部,导致空心板梁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下降,降低空心板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通过在浇筑过程中先给充气内模放气,再浇筑底板混凝土,便于混凝土材料顺畅的到达内模下方,方便工人浇筑并查看空心板梁底板混凝土振捣情况,避免发生空心板梁底板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和底板厚度不足的缺陷。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当浇筑空心板梁底板处混凝土至下层定位钢筋(22)处时,停止浇筑空心板梁底板处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模板(6)内侧壁上设有凸块(7),所述凸块(7)靠近台座(1)一侧,所述凸块(7)和端模板(6)上设有供钢绞线(21)和PVC管(3)穿过的通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在空心板梁的缺口处安装模板,浇筑修补料,待修补料凝固后,拆除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安装模板前,凿毛空心板梁缺口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充气内模(4)外套设有防护套(9),所述防护套(9)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绑扎绳(10),所述绑扎绳(10)与充气内模(4)的充气管(3)连接;在防护套(9)和充气内模(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9)为尼龙布片,所述尼龙布片的一侧具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尼龙布片的另一侧具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后将尼龙布片形成防护套(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尼龙布片上的第一磁吸条(11),所述第一磁吸条(11)上设有若干个插槽(12),若干个所述插槽(12)沿尼龙布片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尼龙布片上的第二磁吸条(13),所述第二磁吸条(13)上设有插入插槽(12)的插块(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布片远离绑扎绳(10)的一端铰接有托板(15),所述第一磁吸条(11)的尾端设有限位孔(16),所述第一磁吸条(11)尾端的插槽(12)与限位孔(16)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磁吸条(13)尾端的插块(14)设有插孔(17),所述托板(15)远离铰接点的一端插入限位孔(16)和插孔(17),所述插孔(17)内设有伸缩块(18),所述伸缩块(18)和插孔(17)孔壁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19),所述托板(15)、插块(14)以及第一磁吸条(11)上设有供伸缩块(18)穿过的贯穿孔(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当浇筑空心板梁底板处混凝土至下层定位钢筋(22)处时,停止浇筑空心板梁底板处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模板(6)内侧壁上设有凸块(7),所述凸块(7)靠近台座(1)一侧,所述凸块(7)和端模板(6)上设有供钢绞线(21)和pvc管(3)穿过的通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在空心板梁的缺口处安装模板,浇筑修补料,待修补料凝固后,拆除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安装模板前,凿毛空心板梁缺口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心板梁预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充气内模(4)外套设有防护套(9),所述防护套(9)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绑扎绳(10),所述绑扎绳(10)与充气内模(4)的充气管(3)连接;在防护套(9)和充气内模(4)穿入钢筋笼(2)中后,固定充气内模(4)的尾部,继续移动防护套(9),将防护套(9)移出钢筋笼(2)。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林,葛万光,孙雪成,詹喜华,刘其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瑞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