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盘、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193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流盘、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其中,集流盘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适于与极芯电连接的连接区,在远离集流盘的几何中心的方向上,连接区的宽度由内到外增大。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流盘,可使得集流盘靠近边沿处的与极芯的连接区域较大,从而保证集流盘与极芯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降低连接阻抗,有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流盘、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组件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盖板与极芯的电连接,通常在盖板和极芯之间设置集流盘。

2、但是,现有集流盘与极芯连接时,集流盘与极芯的外侧极片的焊接面积较小,导致集流盘与极芯的连接强度降低,且阻抗升高,影响电池单体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流盘,所述集流盘可保证自身与极芯的外侧极片的连接面积,提高集流盘与极芯的连接强度,同时降低连接阻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流盘与极芯连接面积小、连接强度低且连接阻抗高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集流盘的盖板组件。

3、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盖板组件的电池单体。

4、本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单体的电池组件。

5、本技术的第五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组件的用电装置。

6、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适于与极芯电连接的连接区,在远离所述集流盘的几何中心的方向上,所述连接区的宽度由内到外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具有靠近所述集流盘的边沿的最大宽度和靠近所述集流盘的几何中心的最小宽度,所述最小宽度和所述最大宽度之间的差值的取值范围为2mm~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所述连接区,多个所述连接区沿所述集流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适于与极芯电连接的连接区,在远离所述集流盘的几何中心的方向上,所述连接区的宽度由内到外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具有靠近所述集流盘的边沿的最大宽度和靠近所述集流盘的几何中心的最小宽度,所述最小宽度和所述最大宽度之间的差值的取值范围为2mm~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所述连接区,多个所述连接区沿所述集流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集流盘的几何中心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的一部分弯折以限定出所述连接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中间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与盖板电连接,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在所述集流盘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堆叠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标识区,所述标识区靠近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中间部的相对侧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标识区与所述第一连线之间的最小距离的取值范围为-2mm~+2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区为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孔或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初陈健康郭鑫马志英王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