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1076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的轴身,其中该轴身被构造成基本为轴管形式的,包括中央部(4)和用于接收轴导引件并与中央部(4)连接的至少一个接收部(2),其中该轴身在该中央部具有基本不变的壁厚(s1),并且其中该轴身在接收部(2)的至少某些区域具有比该中央部的壁厚(s1)大的壁厚(s2,s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轴身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身、行走装置、制造轴身的方法以及制造行走装 置的方法,它们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轴身在现有技术中已为人们所知。因此,已经使用了由轴管、左和 右转向轴以及两个壳体或外罩组成的轴身。通过摩擦焊接方法使轴管和 转向轴基本同心或同轴地连接在一起。为了提供轴管和轴导引件之间的 连接,通过保护电弧焊方法使壳体紧固在轴管上。按这种方式,可围绕 整个壳体焊接轴导引件,接下来通过侧面上的两处点焊使轴导引件与轴管连接。因此,通过环焊缝使轴导引件紧固,而不必直接在轴管上进行, 对于这种环缝焊接而言,由于冲孔效应和热影响的原因将会导致轴管弱 化,使得轴管会有破裂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轴身、行走装置、制造轴身的方法 以及制造行走装置的方法,它们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可以保证容易并 经济地制造轴身,同时具有高的轴向和极截面模数,因此能承受高载荷。该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轴身、具有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行走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2和13的特征的制造轴身或行走装置的方 法得以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优选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的基本为轴管形式的 轴身,包括中央部和用于接收轴导引件的至少一个邻接的接收部,其中 所述轴身在所述中央部具有基本不变的壁厚,并且所述轴身在所述接收 部的至少某些区域具有比所述中央部的壁厚大的壁厚。轴身有利地形成 为轴管形式的,横截面构造不必是圆形的,相反,轴身可以具有任何所 需的横截面构造。因此,轴身可特别地具有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构 造。然而,优选地,轴身形成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轴管形成。特别地, 本专利技术的轴身可被配置成轴身在接收部的至少某些区域具有由于成型工艺的原因而大于中央部的壁厚的壁厚。成型工艺可以有利地通过诸如墩 粗或锻造等热成型工艺实现。此外或可选地,成型工艺同样可以通过诸 如液压成型或内高压成型工艺等冷成型工艺实现。当然,中央部壁厚的 增加同样可以通过其它成型方法实现。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通过诸如铸 造等初级成形制造的轴身相反的是,通过成型工艺制造的本专利技术优选的 轴身获得了相当高的强度并且实现了较低的制造成本。所述轴身具有中央部和至少一个邻接的接收部,所述接收部沿轴向 邻近所述中央部。具体而言,接收部构成轴身的端面或末端。特别地, 轴身具有中央部,接收部设置在中央部的两端面,这样接收部构成了轴身的端部。接收部用于接收轴导引件,所述轴导引件优选被设计成纵向 或横向连杆或功能控制臂。轴导引件特别用于将车轴或轴身联接到车架 上。为此,轴导引件被设置在或者被接收或紧固在接收部上,而这种紧 固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在其中央部,轴身优选具有基本不变的壁厚。 换言之,被定义为外半径和内半径(或外直径和内直径)之间的差值的壁厚 沿轴向或纵向在轴身的中央部基本不变或相等。当然,轴管的任何制造 公差相对于不变的壁厚应忽略不计。因此,轴身在接收部同样具有按类 似方式被定义为外半径和内半径(或外直径和内直径)之间的差值的壁厚。 然而,该壁厚大于轴身的中央部的壁厚。理论上假设直接在车轴上进行 环缝焊接导致强度损失约50%,因此可以利用车轴的几何形状来弥补该 强度损失。由于局部加厚轴管在轴导引件和轴身之间的焊接区域的壁厚, 所以有利的是可以不需要轴导引件通常焊接于其上的诸如壳体(外罩)等 额外的结构件,因为轴导引件可直接焊接在轴身上。特别地,这样具有 成本和重量优势,使得生产工艺大大简化。特别地,轴身在接收部和/或 中央部的区域内具有沿径向或圆周方向基本不变的壁厚。这样,换言之, 轴身具有沿径向或圆周方向厚度基本相等的壁,任何制造公差或小区域 (如四边形横截面的边角或边缘区域)的偏差不需要考虑。优选地,所述轴身在所述接收部的外径大于在所述中央部的外径。 因此,使轴身的接收部区域向外变成弓形。可以使轴身成型为其整个长 度上的内径基本不变,使得轴身在接收部区域的内径与轴身在中央部的 内径一致。然而,当然的是,内径也可以变化,这将在下面进行说明。此外,优选地,使轴身形成为在接收部的内径小于在中央部的内径。 因此,可以使轴身的整个长度上的外径基本不变,或者如上所述,外径 可以变化,特别是在接收部区域的外径大于在中央区域的外径。因此,可以提供具有在接收部的外径大于在中央部的外径并且具有 在接收部的内径小于在中央部的内径的轴身,使得在接收部沿两个方向 (向内和向外)提供加厚或增加的壁厚。优选地,轴身在接收部的至少某些区域加宽,使得轴管的横截面扩 大。具体而言,轴身在接收部的加宽使得其直径加宽。可以通过多样化 的成型方法或扩大方法来实现加宽,如内高压成型方法、捏制法或其它 机械干预。因此,可以提供接收部具有比中央部厚的壁厚的轴身,同时 轴身在接收部区域的外径和内径大于中央部区域的尺寸。然而,为了保 证较大的壁厚,外径的增加应大于内径的增加。特别地,接收部的壁厚是基本不变的。换言之,除了任何制造公差 之外,接收部的壁厚形成为沿着长度方向或轴向基本不变。特别有利的 是,轴身的外径具体地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在接收部区域基本相等或不变。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接收部具有用于设置轴导引件区域的第一和 第二连接区域以及置于其间的中央区域,所述轴导引件和所述轴身之间 的焊接(如轴导引件的侧壁)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上,同时所述 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的壁厚大于所述中央部和所述中央区域的壁厚。特 别地,轴身具有在中央部任一端的接收部,使得可以在两端区域设置一 个轴导引件。轴导引件通常设计成箱子型,因此它具有两个间隔分开并 带有连续开口的侧壁,轴身或轴身的接收部通过开口伸出。轴身焊接在 轴导引件的侧壁上。因此,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彼此间隔分开,使得它 们与轴导引件的侧壁齐平。当然,轴导引件不必具有侧壁,使得通常在 轴导引件和轴身之间提供焊接的那些连接区域处发生轴导引件与轴身的 有利联接。有利的是,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的壁厚大于接收部的中央区 域和/或中央部的壁厚。因此,接收部的中央区域可以具有与轴身的中央 部基本相同的壁厚。但是无疑地中央区域也可具有与中央部不同的壁厚, 优选地具有略比中央部大的壁厚。这样的结构具有重量减轻以及由于成 型程度较低而简化成型工艺的优点。6优选地,中央部和中央区域的壁厚基本相同。这是由于轴身由墩粗 工艺制成的原因而实现的,其中仅墩粗在接收部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 的轴身,使得接收部的中央区域具有或保持初始壁厚,该壁厚与轴身的 中央部的壁厚基本一致。此外,优选地,第一连接区域的壁厚大于第二连接区域的壁厚,并 且第一连接区域优选地朝向车轴的中央。具体而言,轴身可形成为第一 连接区域的外直径或半径大于第二连接区域的外直径或半径。第一连接 区域有利地朝向或靠近车轴的中央或中央部,而第二连接区域因此远离 车轴的中央部或中央。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轴导引件和轴身之间产 生了最佳的力分布,因为出现在面对车轴中部那侧上的较大力将依从优 化的轮廓分布。此外,这种形状可防止轴导引件的移位或扭曲。特别地,轴身还具有设置在接收部处的至少一个车轮接收部。具体 而言,车轮接收部可形成为转向轴,转向轴被有利地设置在每一侧或每 个端面或每个端部区域上,并且与轴身基本同心或同轴地配置。优选地,所述轴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的基本为轴管形式的轴身,包括 中央部(4)和用于接收轴导引件的至少一个邻接的接收部(2), 其中所述轴身在所述中央部具有基本不变的壁厚(s1),并且 所述轴身在所述接收部(2)的至少某些区域具有比所述 中央部的壁厚(s1)大的壁厚(s2,s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尔夫施皮尔曼比约恩迈尔奥拉夫德鲁斯
申请(专利权)人:塞夫霍兰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