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及扭转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912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3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及扭转减振器,所提供的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包括盖板以及沿轴向扣合连接所述盖板一侧的第一碟簧;第一摩擦片、摩擦板以及第二摩擦片自所述盖板一侧沿轴向依次设于所述盖板及第一碟簧扣合而成的限位空间中;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片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一摩擦片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朝向所述第一碟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碟簧朝向所述第二摩擦片的端面固定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可在保证正常降低扭转振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物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及扭转减振器


技术介绍

1、扭转减振器通常应用于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或商用车中,其通常布置在发动机输出端与增程或混动变速箱之间,主要功能是传递扭转力矩、减少扭转振动、限制最大传递力矩从而保护起到过载保护功能,提升整车动力系统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2、发动机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与增程或混动变速箱会产生扭转振动,布置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扭转减振器会起到衰减发动机或传动系统扭振的作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扭矩过大的问题,此时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会发生滑摩过滤大扭矩,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3、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主机厂对于扭转减振器的性能与价格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根据动力总成不同配置的要求,对于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限扭值、隔振模块的刚度和扭转角、阻尼模块的阻尼形式(单阻尼、大小阻尼、非对称阻尼)及阻尼大小等性能特性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满足这些性能要求的同时如何开发出低成本方案的扭转减振器一直是一个值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以及沿轴向扣合连接所述盖板一侧的第一碟簧;第一摩擦片、摩擦板以及第二摩擦片自所述盖板一侧沿轴向依次设于所述盖板及第一碟簧扣合而成的限位空间中;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盖本体以及多个折耳部,每个折耳部均连接于所述盖本体在轴向上临近所述第一碟簧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碟簧的外缘沿径向向内凹陷有多个缺口,每个所述折耳部朝向所述第一碟簧的折弯位对应地扣合于所述缺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以及沿轴向扣合连接所述盖板一侧的第一碟簧;第一摩擦片、摩擦板以及第二摩擦片自所述盖板一侧沿轴向依次设于所述盖板及第一碟簧扣合而成的限位空间中;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盖本体以及多个折耳部,每个折耳部均连接于所述盖本体在轴向上临近所述第一碟簧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碟簧的外缘沿径向向内凹陷有多个缺口,每个所述折耳部朝向所述第一碟簧的折弯位对应地扣合于所述缺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本体包括沿轴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沿轴向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裙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转减振器的限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一摩擦片的端面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摩擦片朝向所述盖板的端面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凹部;

6.一种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辉高嘉刘世文朱炎铭张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岱高苏州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