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了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限扭减振器。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2、限扭减振器主要是用于汽车的新能源混动系统中,限扭减振器的一端与发动机直接连接,它通过自身的限扭减震后将更加平稳的动力输出至另一端的电动机中,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自身结构将扭矩力转化为滑动摩擦所产生的热能。
3、现有的限扭减振器常见做法是通过外壳将上下减震盘和摩擦结构固定在一起,并大量采用铆接结构,其结构逻辑较为简单,但是产品的轴向空间尺寸固定难以调整,若想调整则必须更换整套磨具。因此,现有的限扭减振器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使用多个板件产生多套模具,同时,相应地也需要投入配套的质量检测手段,对制造成本有较大影响。
4、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限扭减振器,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能提供一种限扭减振器,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轴向尺寸,提高产品适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以下一种限扭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扭减振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盖板的环形外围互相贴合并通过铆钉铆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盖板的环形内围呈弧形覆盖至所述摩擦片边缘,另一个所述盖板的环形内围呈弧形覆盖至所述第一碟形簧片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贯穿两个所述盘体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所述盘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和所述驱动盘包括有与所述减震机构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扭减振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盖板的环形外围互相贴合并通过铆钉铆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盖板的环形内围呈弧形覆盖至所述摩擦片边缘,另一个所述盖板的环形内围呈弧形覆盖至所述第一碟形簧片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贯穿两个所述盘体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所述盘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和所述驱动盘包括有与所述减震机构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减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盘体内孔壁和所述驱动盘内孔壁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单元在其中一个所述盘体和所述驱动盘之间还包括第一阻尼衬套、第二压板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嘉,朱炎铭,张勇刚,刘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岱高苏州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