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6590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阶段:S100、第一阶段去除氧化物,将外延腔内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并通入氢气,以去除硅表面氧化物;S200、第二阶段溶解杂质,向外延腔内通入氯化氢气体,以溶解腔体内的金属杂质及部分杂质;S300、第三阶段清洁,向外延腔内充入氢气,并通过尾气处理装置对外延腔内进行抽气处理,去除腔体内的反应物和杂质,通过实时监控外延腔内的压力并利用抽气泵调节抽气速率,确保外延腔内的压力达到交换腔压力的1.2倍,防止颗粒迁移,且采用逐步升温的方式,确保硅片表面氧化物完全去除,并将热应力控制在预设范围以内,避免因温差引起的颗粒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外延生长是一种关键步骤,用于在硅片上形成高质量的单晶层;外延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然而,在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容易产生颗粒,这些颗粒会严重影响外延层的质量,导致器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2、现有的技术中,通常采用一些简单的吹扫和抽气方法来减少颗粒的产生,但这些方法的效果有限,然而,现有的技术在该领域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国专利cn108624955 b公开了一种反应腔室及外延生长设备,该技术通过在基座与腔体底部之间的间隙中提供吹扫气体,有效减少了附着在基座和腔体底部零部件表面的反应副产物,降低了颗粒污染的风险,但是,该技术并未解决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的压力差问题,导致硅片进入外延腔前,腔内颗粒吹到硅片表面,影响外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通过多阶段处理,有效去除氧化物、溶解杂质并彻底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阶段去除氧化物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设温度的范围为700-900℃,并且在升温过程中,采用逐步升温的方式,每升高50℃保持稳定5分钟,以确保硅片表面氧化物完全去除;通过控制升温速率,将热应力控制在10MPa以内,同时将颗粒生成量控制在每立方厘米不超过8个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阶段去除氧化物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预设温度的范围为700-900℃,并且在升温过程中,采用逐步升温的方式,每升高50℃保持稳定5分钟,以确保硅片表面氧化物完全去除;通过控制升温速率,将热应力控制在10mpa以内,同时将颗粒生成量控制在每立方厘米不超过8个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阶段溶解杂质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通入氯化氢气体的持续时间为10-100s,氯化氢气体的流量为50-80sl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阶段清洁具体包括: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延腔与交换腔之间产生颗粒的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金澌付成辛刁睿杨伟杨金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丽水中欣晶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