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隔圈、电池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对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电池包括电芯以及位于两端的极耳,但极耳的厚度较薄,容易变形。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在极耳上套设隔圈,用于固定极耳。
2、现有技术中的电池隔圈要么是一体结构,在装配时隔圈顺着极耳方向套入,对位困难;要么为分体结构,装配时需抓取两次,将上隔板、下隔板放置于极耳位置然后上下扣合夹持住极耳,装配难度大,动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圈、电池装置和用电设备,解决隔圈和极耳装配难度大,动作复杂的问题。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隔圈,包括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隔圈包括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在所述第一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一压板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在所述第二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部、第二压板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宽度方向的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在所述第一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一压板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主体包括在所述第二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部、第二压板和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宽度方向的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开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收容槽在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厚度方向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固定槽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为柱状或球状,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斜面和背向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斜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超,李贺,石李祥,翟佳,杨文理,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