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6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即使压缩力作用在卷线胴部,也容易进行轴承的取下交换。旋转卷线器的卷筒(4)是经由轴承(50、51)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筒轴(15)上的卷筒,具有第1轴承收纳部(7a)、第2轴承收纳部(7b)、卷线胴部(7)、前凸缘部(8a)、及后凸缘部(8b)。第2轴承收纳部(7b)为收纳轴承(51)的至少一部分是金属制。卷线胴部(7)是设有第1轴承收纳部(7a)、第2轴承收纳部(7b)且在外周卷绕钓线的合成树脂制。前凸缘部(8a)、后凸缘部(8b)是配置在卷线胴部(7)的前后的大直径凸缘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尤其是经由轴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筒轴上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这种卷筒中,为了降低成本并谋求卷筒全体的轻量化,已知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卷线胴部。而且,为了提高拖曳性能,已知经由轴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筒轴上。轴承是装设在卷线胴部的内周面及卷筒轴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对于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即使压缩力量作用在卷线胴部,也可以容易地进行轴承的取下及交换。技术方案1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为经由轴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筒轴上的卷筒,具有收纳有前述轴承的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轴承收纳部、设有前述轴承收纳部且在外周卷绕有钓线的合成树脂制的卷线胴部、及配置在前述卷线胴部前后的大直径的前后凸缘部。此卷筒中,卷线胴部为了降低成本并谋求轻量化而为合成树脂制。但是,设在卷线胴部上的轴承收纳部,考虑强度而将至少一部分由比合成树脂强度高的金属补强。在此,因为将轴承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比合成树脂强度高的金属所补强,所以轴承收纳部不容易压缩,即使压缩力作用在卷线胴部,也可以容易地进行轴承的取下及交换。技术方案2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卷筒中,还具有从前述后凸缘部的外周部朝后方延伸的裙部。在这种情况下,既使卷线胴部的直径小于转子的圆筒部的直径,也可以覆盖转子的周围,而可以防止钓线的打结。技术方案3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卷筒中,前述轴承收纳部具有收纳前述轴承的金属制的第1筒状部。在这种情况下,以金属制的第1筒状部补强卷线胴部。技术方案4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卷筒中,前述轴承收纳部还具有覆盖前述第1筒状部的合成树脂制的第2筒状部。在这种情况下,与将轴承收纳部全体作成金属制的情况相比,可以谋求轻量化且降低成本。技术方案5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卷筒中,前述轴承收纳部还具有与前述第1筒状部一体形成且固定在前述卷线胴部后面的圆板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1筒状部与圆板部一体形成,所以圆板部可以兼具第1筒状部及卷线胴部的补强。技术方案6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卷筒中,前述轴承收纳部全体是金属制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轴承收纳部全体为金属制,所以强度更高。技术方案7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中,前述轴承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述后凸缘部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将轴承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后凸缘部一体形成,所以可以兼具卷线胴部后部的补强。技术方案8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技术方案2~7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中,前述卷线胴部是卷绕有前述钓线的外周部由金属薄板制的外装构件所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以外装构件覆盖合成树脂制的卷线胴部,所以谋求轻量化及降低成本且可以获得有金属光泽的高级感的外观。技术方案9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卷筒中,前述裙部是与前述外装构件一体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从卷线胴部的周围至明显的裙部可以获得具有金属光泽的高级感的外观。依据本专利技术,因为将轴承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比合成树脂强度高的金属制来补强,所以轴承收纳部不容易压缩,即使压缩力作用在卷线胴部,也可以容易地进行轴承的取下及交换。图2是显示前述旋转卷线器的左视剖面图。图3是显示前述旋转卷线器的卷筒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显示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第3图的图。图5是显示其它实施例的相当于第3图的图。卷线器本体2具有卷线器外壳2a、及从卷线器外壳2a朝斜上前方延伸的竿安装脚2b。卷线器外壳2a如图2所示,在内部具有空间,且在其空间内设有使转子3连动于把手1的旋转而旋转的转子驱动机构5、及使卷筒4朝前后移动且使钓线均匀地卷取用的摆动机构6。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与固定在把手1上的把手轴10一起旋转的伞齿轮11、及啮合在平齿轮11上的小齿轮12。小齿轮12形成筒状,其前部贯通转子3的中心部,利用螺帽与转子3固定。小齿轮12,其轴方向的中间部及后端部分别经由轴承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2上。摆动机构6是使经由拖曳机构60连结在卷筒4的中心部上的卷筒轴15朝前后方向移动且使卷筒4朝同方向移动用的机构。摆动机构6具有在卷筒轴15的下方呈平行配置的螺轴21、沿着螺轴21朝前后方向移动的滑行器22、及固定在螺轴21先端上的中间齿轮23。在滑行器22上不可旋转地固定有卷筒轴15的后端。中间齿轮23啮合在小齿轮12上。转子3如图2所示,具有圆筒部30、及在圆筒部30的侧方相互对面地设置的第1转子臂31、第2转子臂32。圆筒部30及第1转子臂31、第2转子臂32例如是铝合金制且一体成形。第1转子臂31从圆筒部30朝外方凸出地弯曲,朝前方延伸,与圆筒部30的连接部分是朝圆筒部30的周方向扩大地弯曲。在第1转子臂31先端的外周侧,可摆动自如地装设有第1导环支撑构件40。在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的先端,装设有将钓线导引至卷筒4用的线形滚子41。第2转子臂32从圆筒部30朝外方凸出地弯曲,朝前方延伸。第2转子臂32从先端部朝向与圆筒部30的连接部分分岐为二股,而与圆筒部30在周方向隔有间隙地在2处连接。在第2转子臂32的先端内周侧,可摆动自如地装设有第2导环支撑构件42。在线形滚子41及第2导环支撑构件42之间,固定有将线材弯曲成大致为U形状的导环43。利用这些第1导环支撑构件40、第2导环支撑构件42、线形滚子41及导环43构成将钓线导引至卷筒4的导环臂44。导环臂44可在线导引姿势和从其反转的线开放姿势之间自由摆动。卷筒4配置在转子3的第1转子臂31和第2转子臂32之间,如图3所示,经由由滚珠轴承所组成的前后2个轴承50、51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筒轴15上。在卷筒轴15的先端部形成相互平行的倒角部15a。卷筒4具有收纳有前后的轴承50、51的第1轴承收纳部7a、第2轴承收纳部7b、设有第1轴承收纳部7a、第2轴承收纳部7b的卷线胴部7、配置在卷线胴部7的前后的大直径的前凸缘部8a、后凸缘部8b、从与后凸缘部8b一体形成的后凸缘部8b的外周部朝后方延伸的裙部9、及供将前凸缘部8a固定在卷线胴部7上用的凸缘固定构件52。卷线胴部7是将钓线卷取于外周上的筒状的合成树脂制的构件,具有圆筒部7c、及从筒状部的内周部朝中心侧延伸的壁部7d。在圆筒部7c内的壁部7d的前方,收纳有制动卷筒的线吐出方向的旋转的拖曳机构60。在壁部7d的内周侧前面,前侧的第1轴承收纳部7a呈筒状形成,在内周侧后面,后侧的第2轴承收纳部7b呈筒状形成。在卷线胴部7的前端部,供螺丝固定前凸缘部8及凸缘固定构件52用的阴螺纹孔分别形成于多处。第1轴承收纳部7a与壁部7d一体形成。在第1轴承收纳部7a的内部装设有轴承50的外轮。轴承50的内轮装设在不可旋转地卡止在卷筒轴15上的轴承支撑部53上。轴承支撑部53利用贯通卷筒轴15的六方槽头螺丝54相对于卷筒轴15不可旋转且轴方向不可移动地被卡止。轴承50在卷筒装卸时与卷筒4一起从轴承支撑部53取下。第2轴承收纳部7b具有收纳有轴承51的第1筒状部7e、与第1筒状部7e一体形成且固定在卷线胴部7的后面的圆板部7g、及覆盖第1筒状部7e的合成树脂制的第2筒状部7f。第1筒状部7e及圆板部7g例如是将铝合金制的薄板材压力成形所获得、与卷线胴部7相比强度较高。第1筒状部7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卷筒,经由轴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筒轴上,其特征为,具有:收纳有前述轴承的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轴承收纳部,设有前述轴承收纳部且在外周卷绕有钓线的合成树脂制的卷线胴部,配置在前述卷线胴部前后的大直径的前后凸缘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7-2 200624/011.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卷筒,经由轴承可旋转自如地装设在卷筒轴上,其特征为,具有收纳有前述轴承的至少一部分为金属制的轴承收纳部,设有前述轴承收纳部且在外周卷绕有钓线的合成树脂制的卷线胴部,配置在前述卷线胴部前后的大直径的前后凸缘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特征为,还具有从前述后凸缘部的外周部朝后方延伸的裙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特征为,前述轴承收纳部具有收纳前述轴承的金属制的第1筒状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特征为,前述轴承收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人见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