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5433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上对水体中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利用飞雕工艺在特质材料上加工出对应微孔径通路,通过蠕动泵进行进样,水样和试剂的消耗量大大减少,并在微流控芯片上,水样与试剂的能够快速的混合均匀,且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中,还通过向初混液中补入空气的方式,过程中微小的气泡一方面进一步促进水样与试剂的混合,另一方面补入的空气在下一步的超声空化时,气泡的破裂加剧了试剂与水样的混合强度与反应强度,而气体经检测池后方的出样口排出后不影响水样的检测,因此实现了水样与试剂的即混即测,大大的缩减了水样检测所需要的显色时间,有助于检测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如氨氮、cod、总氮以及水质五参数等,水质监测在维护水环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氨氮是指以游离态氨和离子态铵的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基本项目,是河流水质监测评价的重要项目之一。水中氨氮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水中氨氮超标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存,特别是鱼类的生存。因此,对水中氨氮指标的监测尤为重要。

2、氨氮检测方法,传统的有纳氏比色法以及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等,能够实现对水体中氨氮含量的检测,对避免水中氨氮超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传统方法的弊端也开始显露,普遍的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如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现行的标准方法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60min的显色时间,较长的显色时间明显对水质检测的效率有着严重的影响;此外,严重的滞后性也影响水质监控以及污水处理中工艺调控的及时性。虽然在现有技术中对该标准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如张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待测水样在使用前需要根据实际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有过滤、预蒸馏以及浓缩;预处理后的水样作为待测水样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待测水样、水杨酸-酒石酸钾钠溶液、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以及次氯酸钠溶液的流量比为80~100:20~50: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水样的流量为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待测水样在使用前需要根据实际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有过滤、预蒸馏以及浓缩;预处理后的水样作为待测水样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待测水样、水杨酸-酒石酸钾钠溶液、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以及次氯酸钠溶液的流量比为80~100:20~50: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测水样的流量为0.4~0.5ml/min;水杨酸-酒石酸钾钠溶液的流量为0.1~0.25ml/min;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的流量为5μl/min;次氯酸钠溶液的流量为5μ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中,初混在微流控芯片(1)中的初混管道(13)中进行,初混管道(13)为多个椭圆形管道依次相连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水质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祥李淑红周德超章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富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