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蓄能器的系统,尤其涉及主动悬架执行器、系统、调节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1、主动悬架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液压供能装置来主动调节车辆的悬架特性,以达到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的目的,具体的,将传感器安装于车身上,用于识别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冲击与姿态变化,控制器通过控制算法与传感器信息计算执行器所需的主动力大小与方向,最后由液压供能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液压能,驱动执行器输出对应的主动力,通过动态变化的主动力,可以反向抵消由不平路面引起的冲击,同时可以保证车身在各种路况下的姿态平稳。
2、在主动悬架系统中,执行器输出的主动力主要由液压供能装置内部的液压泵产生液体压力,液体压力作用于执行器内部的腔体中,对活塞提供压力,进一步产生主动力。主动力输出是否准确、迅速与液体压力密不可分。由于液压泵的转动会带来液体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即压力脉动,同时复杂的执行器结构与弯曲的管路也会进一步加剧该液压脉动,液压脉动作用于执行器后,会使执行器产生不断波动的主动力,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驾乘体验。因此,亟需一种可减少液压脉动对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00)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腔体(140),所述主腔体(110)与所述缓冲腔体(14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缓冲腔体(140)内设置有弹性隔膜(141),所述弹性隔膜(141)将所述缓冲腔体(140)内沿上下方向分隔形成液体空腔与气体空腔,所述缸筒(100)设置有连通所述主腔体(110)与所述液体空腔的多个连通孔(1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400)包括上连接管(410)与上缓冲套(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00)的底部设置有缓冲腔体(140),所述主腔体(110)与所述缓冲腔体(14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缓冲腔体(140)内设置有弹性隔膜(141),所述弹性隔膜(141)将所述缓冲腔体(140)内沿上下方向分隔形成液体空腔与气体空腔,所述缸筒(100)设置有连通所述主腔体(110)与所述液体空腔的多个连通孔(1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400)包括上连接管(410)与上缓冲套(420),所述上连接管(4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缸筒(100)外侧,所述上连接管(410)与所述上腔体(120)相互连通,所述上缓冲套(420)套设于所述上连接管(410)的外侧,所述上缓冲套(420)内设有环绕所述上连接管(410)延伸的第一弹性缓冲膜(430),所述第一弹性缓冲膜(430)将所述上缓冲套(420)内部沿远离所述上连接管(410)的方向依次分隔形成第一内空腔(440)与第一外空腔(450),所述上连接管(410)内侧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腔(440)的第一缓冲孔(4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200)包括下连接管与下缓冲套,所述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缸筒(100)外侧,所述下连接管与所述下腔体(130)相互连通,所述下缓冲套套设于所述下连接管的外侧,所述下缓冲套内设有环绕所述下连接管延伸的第二弹性缓冲膜,所述第二弹性缓冲膜将所述下缓冲套内部沿远离所述下连接管的方向依次分隔形成第二内空腔与第二外空腔,所述下连接管内侧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内空腔的第二缓冲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孔(111)位于所述主腔体(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仕伟,王大壮,丁树伟,李俊伟,郑文博,豆开放,高尚,禹真,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