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46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容易进行表面平滑处理的构成钓竿的竿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缠绕第1预浸渍材10、11、12的工序;在第1预浸渍材10、11、12外周缠绕第2预浸渍材13的工序;以及在第2预浸渍材外层螺旋状地且局部重叠地缠上保护带,其中,上述第2预浸渍材中所含的强化纤维14,在与保护带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拉伸取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钓竿的竿体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有时为了加强竿体轴向的弯曲刚度,要在芯材上缠绕在轴向上拉伸取向的强化纤维的预浸渍材。同时,为了提高横向刚度,要在外周缠绕强化纤维方向在周向上拉伸取向的预浸渍材。但是,按照这种方法制造的钓竿,在烧制成形并去掉保护带后,在竿体的表面产生含有强化纤维的合成树脂的凸起部。这是由于,如图7所示,保护带的长度方向几乎与芯材的周向一致,在芯材的周向上拉伸取向的强化纤维35跟合成树脂一道进入了保护带20的重叠部分的台阶部21而产生的,这样产生的凸起部40,其高度因保护带的厚度而异,一般为0.025-0.030mm。为了保证竿体表面光滑,在烧制后必须进行表面处理,以去除该凸起部。但是,由于凸起部40中含有强化纤维,难以用研磨等方法除掉。所以历来都采用在竿体表面涂上厚厚的涂料使其表面的凹凸部分变得光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容易进行表面处理的钓竿竿体的制造方法。该专利技术方案1讲述的是钓竿竿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缠绕第1预浸渍材的工序;在第1预浸渍材外周缠绕第2预浸渍材的工序;在第2预浸渍材外周螺旋状地且局部重叠地缠上保护带的工序。另外,第2预浸渍材中的强化纤维,在与保护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拉伸取向。在该方法中,在保护带的重叠部产生的台阶部与保护带内侧的预浸渍材中所含的强化纤维的方向是交叉的。所以强化纤维很难进入台阶部。因此烧制后竿体表面产生的凸起部中几乎不含强化纤维。这样就可以容易地通过研磨等表面处理方法使表面变得平滑来制造钓竿竿体。本专利技术方案2讲述的是专利技术方案1中所述钓竿竿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第2预浸渍材中所含的强化纤维在芯材的周向上拉伸取向。在该方案中,由于在保护带的重叠部分产生的凸起部大致产生在芯材的周向,所以与之对应地将保护带内侧预浸渍材中所含的强化纤维在芯材地轴向上拉伸取向。这样,强化纤维就难以进入该台阶部。因而可以容易地通过研磨等表面处理方法使表面变得平滑来制造钓竿竿体。图2是附图说明图1中的中竿2的制造工序示意图。图3是图1中中竿2的制造工序示意图。图4是图1中中竿2的制造工序示意图。图5是图1中中竿2的制造工序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中竿2的纵截面模式图。图7是根据历来的制造方法的竿体的纵截面模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钓竿,由筒状的底竿1;与底竿1的稍尖侧以依次抽出方式相连接的筒状中竿2、3;以及与中竿3的稍尖侧连接的稍竿4构成。这些竿体材料都是将碳素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后形成的预浸渍材。底竿1的竿底部嵌装有可以自由拆装的底栓9,周围有可以自由拆装渔线轮的渔线轮座5。底竿1的渔线轮座5的梢尖侧周面上形成有钓线导入口6,用于将钓线从渔线轮座导入竿体内部,其外周面上配置有钓线导向环7,用于将钓线导入钓线导入口6。另外,中竿2到梢竿4的竿体内部为穿过钓线用的钓线路径,梢竿4的竿顶侧端部连接着顶端导向环8。渔线轮的钓线经由钓线导向环7,从钓线导入口6进入竿体内部,并依次被导向稍尖侧,最后从顶端导向环8被导出竿体。下面说明中竿2的制造方法。首先,按照图2准备前端细小的棒状芯材100,在其表面根据需要涂上分型剂。然后,将加工成带状的预浸渍带状材10螺旋状地且无间隙地缠绕在芯材100上。预浸渍带状材10为将拉伸取向的碳素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浸渍于环氧树脂等合成树脂而得的材料。而且,预浸渍带状材10的强化纤维在带的长度方向上拉伸取向(芯材100的周向)。接着在预浸渍带状材10的外周缠上预浸渍片状材11。该预浸渍片状材11的强化纤维在芯材10的轴向上拉伸取向。然后,如图3所示,在预浸渍片状材11的外周缠上预浸渍片状材12。预浸渍片状材12的强化纤维在芯材周向上拉伸取向。这样将预浸渍带状材10到预浸渍片状材12,即第1预浸渍材缠到芯材100上后,再按照图4,将第2预浸渍材13缠到预浸渍片状材12的外周面上。第2预浸渍树脂13的强化纤维在轴向上拉伸取向。另外,为了减轻竿体的重量和使表面处理更加容易进行,第2预浸渍材13的厚度最好在0.05mm以下。最后,如图5所示,在外周螺旋状地且局部重叠地缠上聚丙烯等材料的保护带20。然后将它放到炉内烧制,使各个预浸渍材成为一体。取出后,将芯材抽出,剥去保护带,截成所需长度,进行表面处理。根据这种方法,烧制后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成为如图6所示的重叠层。其中,强化纤维31、33在周向上拉伸取向,强化纤维32、34在芯材100的轴向上拉伸取向。由于保护带是螺旋状缠绕在芯材100上的,在保护带重叠部分的凸起部产生在芯材100的大致的周向上。而保护带内侧最外层的预浸渍材所含的强化纤维34在芯材100的轴向上拉伸取向。所以强化纤维34很难进入凸台阶部21,这样烧制后竿体表面形成的凸起部中,几乎不含强化纤维而只由树脂层构成。因此,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只需研磨凸起部40,即可容易地使其表面光滑平整。这样就不必像以往那样涂上厚厚一层涂料膜。只涂上薄薄一层即可。另外,也可以用抛光等取代涂抹进行体现材质感地表面处理。此外,用离子镀等金属蒸镀法使钓竿表面形成金属薄膜时,为了使金属薄膜的光泽更靓丽,需要将里层的钓竿表面进行镜面处理。以往,为了使钓竿表面便于镜面处理,要对预浸渍材层表面进行处理以形成树脂层。但是,由于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获得的竿体的表面平滑处理容易进行,烧制后的竿体能够容易地进行镜面处理。因此不需要再进行形成树脂层的处理就能够使具有美丽光泽的的金属薄膜形成。(a)上述实施方式中,只对依次抽出式竿体进行了说明。它也适用于接插式竿体。(b)上述实施方式中,讲述了在内层缠绕第1预浸渍材的预浸渍带状材10到预浸渍片状材12的方式。但是,第1预浸渍材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增减缠绕层数。另外,预浸渍材的形状可以是片状,也可以是带状。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竿体的制造方法,在保护带的重叠部分产生的台阶部,与保护带里侧的预浸渍材中所含的强化纤维的方向是交叉的。这样强化纤维就难于进入台阶部分。烧制后的竿体表面几乎不含强化纤维。因此研磨等表面处理容易进行,且容易地进行平滑处理而制造钓竿的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构成钓竿的竿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芯材上缠绕第1预浸渍材的工序;在第1预浸渍材外层缠绕第2预浸渍材的工序;以及在第2预浸渍材外周螺旋状地且局部重叠地缠上保护带,其中,所述第2预浸渍材中所含的强化纤维,在与保护带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拉伸取向。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11-13 347263/20011.一种构成钓竿的竿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芯材上缠绕第1预浸渍材的工序;在第1预浸渍材外层缠绕第2预浸渍材的工序;以及在第2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都野信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