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4226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8:37
一种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1)建立活性炭吸附速率模型;2)将吸附塔划分为前、中、后室,对每一室活性炭进行脱硫过程模拟;3)设定吸附塔各室厚度,吸附塔烟气入口SO<subgt;2</subgt;浓度,获得吸附塔各室的活性炭下料速度,从而得到活性炭最佳循环量,使得吸附塔烟气出口SO<subgt;2</subgt;浓度在设定范围内;4)吸附塔总厚度固定,调节吸附塔前、中、后室的厚度,使得调整后的吸附塔各室活性炭下料速度对应的活性炭循环量最小,实现对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优化。通过建立活性炭吸附速率模型,获得吸附塔在前、中、后室不同厚度条件下的活性炭最佳循环量,并由此得到最小的活性炭最佳循环量,实现对吸附塔各室厚度的优化,降低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吸附塔内各室厚度的控制与调整,具体涉及一种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属于活性炭烟气净化。


技术介绍

1、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具有多污染物协同净化效率高、运行稳定、可实现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的优点,在钢铁烧结烟气净化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活性炭吸附塔内分为前、中、后室三个通道,活性炭在吸附塔的各通道中自上而下移动,烟气垂直通过活性炭床层,生产中通过分别控制各通道的活性炭下料速度,实现不同污染物的高效协同脱除。一般来说,前层厚度最小,中层其次,后层最宽,或者现有技术中也采用前层厚度最小,中层和后层厚度相等的设计,通过调控前、中、后层的活性炭下料速度来实现多污染物的协同处理。

2、在现有技术中,吸附塔的结构固定,前、中、后室的厚度是一定的,不同工程中仅通过调节活性炭的循环量来实现污染物的高效脱除,而吸附塔前、中、后室的厚度未与烧结烟气的差异性做出适应性调整。如针对高浓度so2、高烟气量的组分,可选择较宽的塔体,针对低浓度so2、低烟气量的组分,可选择窄的塔体,以降低投资成本。即针对不同情况的待处理烟气,可以选择与之相适配的吸附塔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建立活性炭吸附速率模型,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子步骤103)中,所述活性炭吸附速率方程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吸附塔的活性炭床层划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前室厚度为L1,中室厚度为L2,后室厚度为L3;其中,L1<L2≤L3;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建立活性炭吸附速率模型,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子步骤103)中,所述活性炭吸附速率方程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吸附塔的活性炭床层划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前室厚度为l1,中室厚度为l2,后室厚度为l3;其中,l1<l2≤l3;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优化吸附塔前、中、后室厚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每一室活性炭进行脱硫过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杰魏进超文武刘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