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泡沫抑尘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_技高网

泡沫抑尘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3670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泡沫抑尘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泡沫抑尘材料包括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无机盐和溶剂;其中,发泡剂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和/或胶原蛋白;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包括硫酸钾、氯化镁、硫酸钠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泡沫抑尘材料采用特定成分,各成分之间相互协同配合,抑尘材料不仅起泡率高、稳定性好、抑尘效果好,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毒,能够保护工人的健康,提高作业环境舒适度,而且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尘材料,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泡沫抑尘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升,煤矿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机械化开采的推进同时也加剧了煤矿井下浮尘问题的严峻性。特别是在综采工作面,粉尘的产生量巨大,粉尘浓度有时甚至高达1000~2000mg/m3。长期暴露在如此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系统和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更严重的是,煤炭开采过程伴随的瓦斯生成,瓦斯是一种具有高度易燃性的气体,当粉尘与瓦斯共存并达到一定浓度时,极有可能在遇到明火或高温条件下引发灾难性的爆炸事故,这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同时也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因此,有效控制煤矿井下粉尘浓度,不仅是保障矿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维护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另外,随着全球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矿山的开采活动愈发频繁。这种高频次的开采作业不仅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更使得粉尘危害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粉尘,这一看似微小的颗粒,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健康与环境风险。在矿山开采、破碎、筛分、运输等多个环节,大量粉尘被释放到空气中。这些粉尘不仅包含了矿石本身的微小颗粒,还可能含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有害物质。当工人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粉尘环境中,他们的呼吸系统首当其冲受到损害。尘肺病、矽肺病等职业病,正是长期吸入粉尘后肺部组织纤维化的直接后果,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粉尘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粉尘随风飘散,可以覆盖大片区域,降低空气质量,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长期吸入包括有害物质的粉尘,居民可能面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风险。同时,粉尘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进而威胁到食品安全和人类的食物链。更为严重的是,粉尘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累积,造成生物富集现象。这不仅对野生动物构成威胁,也可能通过人类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健康。此外,粉尘还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3、当前,针对煤矿井下高浓度粉尘问题,采用了多种降尘技术和材料,主要包括喷雾降尘、化学或生物基抑尘剂的使用、强化通风降尘等。然而,这些传统抑尘方法和技术各有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喷雾降尘:喷雾降尘是最常见的抑尘措施之一,通过向井下环境喷洒水雾来捕获和沉淀煤尘。然而,煤尘的疏水性导致水滴与粉尘的接触效率低,降尘效果有限;此外,喷雾过程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增加了开采成本,且在干燥环境下容易引起二次扬尘,进一步恶化井下空气质量。化学抑尘剂:化学抑尘剂通过改变粉尘颗粒的表面性质,增加其亲水性,从而提高降尘效率。这类抑尘剂通常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高分子物质,以及某些表面活性剂。然而,化学抑尘剂的使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且部分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生物基抑尘剂:相较于化学抑尘剂,生物基抑尘剂以天然植物成分为主,如纤维素、蛋白质等,更环保,对人体危害小。但其降尘效果和稳定性通常不如化学抑尘剂,且成本较高。强化通风降尘:通过增强井下的通风系统,将粉尘稀释并排出矿井,减少粉尘浓度。此方法对矿井通风系统有较高要求,且效果受通风效率限制,同时增加了通风电耗成本。泡沫抑尘剂:泡沫抑尘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抑尘技术,通过高密度泡沫覆盖粉尘,有效隔绝空气,降低粉尘浓度和防止二次扬尘。然而,现有泡沫抑尘剂的起泡率和稳定性通常较差,其配方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且泡沫抑尘剂的制备和使用成本较高。

4、基于上述分析,现有抑尘技术和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解决煤矿井下高浓度粉尘问题,尤其是在提升降尘效率、环保、避免二次扬尘、降低使用成本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沫抑尘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除尘技术抑尘效果差,泡沫除尘剂不环保、起泡率低、稳定性差和成本高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泡沫抑尘材料,包括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无机盐和溶剂;其中,发泡剂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和/或胶原蛋白;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包括硫酸钾、氯化镁、硫酸钠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3、进一步地,泡沫抑尘材料中,发泡剂与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10~50);和/或,发泡剂与无机盐的重量比为1:(15~30);和/或,发泡剂与增稠剂的重量比为1:(10~20)。

4、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含量计,泡沫抑尘材料包括:0.015~0.02%的发泡剂、0.15~0.18%的表面活性剂、0.15~0.4%的增稠剂、0.2~0.3%的无机盐和余量溶剂。

5、进一步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曲拉通x-100和异辛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增稠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和瓜尔豆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溶剂包括水。

6、进一步地,发泡剂为大豆分离蛋白和胶原蛋白的混合物,其中,大豆分离蛋白和胶原蛋白的重量比为(5~8):(2~5);和/或,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异辛醇聚氧乙烯醚混合物,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的重量比为(2~5):(3~6);和/或,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和瓜尔豆胶的混合物,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和瓜尔豆胶的重量比为(4~6):(7~9):(2~4);和/或,无机盐为硫酸钾和氯化镁的混合物,其中,硫酸钾和氯化镁的重量比为(4~6):(1~3)。

7、进一步地,泡沫抑尘材料中,泡沫的总体积为400~800ml;和/或,泡沫的半衰期为1440~1750min;和/或,泡沫抑尘材料的降尘效率≥80%;和/或,泡沫抑尘材料的表面张力为29~40mn/m;和/或,泡沫抑尘材料的水接触角为27~40°。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泡沫抑尘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无机盐和溶剂进行第一混合,得到泡沫抑尘材料。

9、进一步地,先将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和溶剂进行第二混合,然后冷却,加入无机盐,进行第三混合,得到泡沫抑尘材料。

10、进一步地,第二混合的转速为50~100rpm,时间为30~120min,温度为40~60℃;和/或,冷却的终点温度为20~30℃;和/或,第三混合的转速为30~50rpm,时间为1~30min。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泡沫抑尘材料在采矿领域中的应用。

12、本专利技术泡沫抑尘材料采用特定成分,各成分之间相互协同配合,表面活性剂对发泡剂的改性作用,改变了发泡剂蛋白质中的刚性结构,不仅增加了发泡体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无机盐和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抑尘材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泡沫抑尘材料包括:0.015~0.02%的所述发泡剂、0.15~0.18%的所述表面活性剂、0.15~0.4%的所述增稠剂、0.2~0.3%的所述无机盐和余量的所述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抑尘材料中,

7.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在采矿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无机盐和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抑尘材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抑尘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泡沫抑尘材料包括:0.015~0.02%的所述发泡剂、0.15~0.18%的所述表面活性剂、0.15~0.4%的所述增稠剂、0.2~0.3%的所述无机盐和余量的所述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维胜王成彦鹏代振华陶恩生葛少成武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