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蜱虫简易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3578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09:40
本技术涉及一种蜱虫简易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瓶,所述诱捕瓶上设置有入虫口与丝棉插口,所述丝棉插口上插设有位于诱捕瓶内部且吸附有蜱虫诱导剂的诱导丝棉,所述诱导丝棉上设置有位于诱捕瓶外部的提拉把手。由于诱导丝棉上经过蜱虫诱导剂(动物血液或其它诱导剂)浸泡,含有大量的诱导剂,蜱虫成虫被诱饵吸引,通过入虫口进入诱捕瓶,吸附在诱导丝棉上。同时由于诱导丝棉的棉纤维作用,吸附到上面的蜱虫移动较为困难,可长期爬附于丝棉上。收获时,通过提拉把手提出诱导丝棉,即可捕获完整的蜱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蜱虫简易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1、在野外抓蜱虫的主要方法是以布旗法或徒手抓捕法,这种方法对蜱虫幼虫来讲是可行的,但蜱虫成虫行动迅速、活动范围广,采用布旗法或徒手法难以采集,这些方法对捕获蜱虫成虫有不足:一方面由于蜱虫行动迅速,行动范围广,会增加捕获的难度;另一方面可能会破坏蜱虫肢体的完整性,对蜱虫种属鉴别造成不便。市场上尚无蜱虫采集专用装置或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蜱虫简易诱捕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蜱虫简易诱捕装置,包括诱捕瓶,所述诱捕瓶上设置有入虫口与丝棉插口,所述丝棉插口上插设有位于诱捕瓶内部且吸附有蜱虫诱导剂的诱导丝棉,所述诱导丝棉上设置有位于诱捕瓶外部的提拉把手。

3、优选的,所述入虫口设置在诱捕瓶靠近地面的瓶身上。

4、优选的,所述入虫口的数量具有若干个。

5、优选的,所述丝棉插口设置在诱捕瓶的顶端。

6、优选的,所述诱捕瓶的内部在丝棉插口的下方设置有诱导杯体。

7、优选的,所述诱导杯体的顶部衔接丝棉插口、底部封闭、杯身上设置有若干个入虫孔。

8、优选的,所述诱导杯体与诱捕瓶均为透明材质。

9、优选的,所述诱导丝棉位于诱导杯体内部。

10、优选的,所述提拉把手固连在诱导丝棉顶部。

11、优选的,所述提拉把手的长度大于丝棉插口的内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诱导丝棉上经过蜱虫诱导剂(动物血液或其它诱导剂)浸泡,含有大量的诱导剂,蜱虫成虫被诱饵吸引,通过入虫口进入诱捕瓶,吸附在诱导丝棉上。同时由于诱导丝棉的棉纤维作用,吸附到上面的蜱虫移动较为困难,可长期爬附于丝棉上。收获时,通过提拉把手提出诱导丝棉,即可捕获完整的蜱虫。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蜱虫简易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瓶,所述诱捕瓶上设置有入虫口与丝棉插口,所述丝棉插口上插设有位于诱捕瓶内部且吸附有蜱虫诱导剂的诱导丝棉,所述诱导丝棉上设置有位于诱捕瓶外部的提拉把手;所述入虫口设置在诱捕瓶靠近地面的瓶身上;所述入虫口的数量具有若干个;所述丝棉插口设置在诱捕瓶的顶端;所述诱捕瓶的内部在丝棉插口的下方设置有诱导杯体;所述诱导杯体的顶部衔接丝棉插口、底部封闭、杯身上设置有若干个入虫孔;所述诱导杯体与诱捕瓶均为透明材质;所述诱导丝棉位于诱导杯体内部;所述提拉把手固连在诱导丝棉顶部;所述提拉把手的长度大于丝棉插口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蜱虫简易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瓶,所述诱捕瓶上设置有入虫口与丝棉插口,所述丝棉插口上插设有位于诱捕瓶内部且吸附有蜱虫诱导剂的诱导丝棉,所述诱导丝棉上设置有位于诱捕瓶外部的提拉把手;所述入虫口设置在诱捕瓶靠近地面的瓶身上;所述入虫口的数量具有若干个;所述丝棉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师宇王武军郑麟毅郑腾张志灯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