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具体是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迅速发展和交通量的迅猛增加,道路作为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类材料占路面材料的绝大部分,然而随着天然砂石价格的飙升,传统天然路面材料资源有限,逐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道路工程的发展,为提高建筑固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利用城市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已越来越引起关注,使用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生产沥青混合料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建设成本消除环境污染。
2、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对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为对沥青进行改进,即对基质沥青添加其他成分对沥青进行改进,也得到了许多的改性沥青,这些技术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抗裂、抗低温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虽然解决了大多数沥青路面病害的问题,但是对于建筑固废用在沥青路面以及沥青混合料中的研究少之又少,并且没有做到全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还需要添加基质沥青,传统沥青的生产对设备要求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并且传统制备沥青混合料需要的天然资源较多,材料配比消耗较大,这也是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原因。
3、近年来许多学者在推进建筑固废材料在道路建设再利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施工材料创新和固废循环利用在路面材料领域不断体现,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将逐步解决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占土地将得以恢复;并且再生骨料的利用替代了大量天然骨料,
4、现有的技术中仍未能解决建筑固废大量利用问题,并且现有的研究未达到全再生的要求领域,在当今资源短缺的时代,因此,急需寻求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可实现建筑固废制成再生骨料与基体沥青替代传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达到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有效替代传统沥青制备所使用的材料,具有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大规模消耗建筑固废且制备的沥青混合料满足要求的特征,适应于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
2、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4、建筑固废再生骨料200-300份;
5、矿粉级再生微粉10-25份;
6、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30-80份。
7、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是由废弃建筑拆除混凝土块、弃砖,经过破碎筛分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再经过整形、清洗除尘得到的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
8、进一步地,所述的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的粒形分类为球形和圆球形,球形度参数为0.8189~0.8536,凸形度参数为0.9341~0.9418,粗糙度为1.068~1.134,除尘后的粉尘亚甲蓝值不大于23.5g/kg。
9、进一步地,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骨料经过4.75mm筛子筛分后,测得粒径在4.75mm以上颗粒的粗骨料质量份数占比不小于80%,其中再生粗骨料粒径分级为:10~20mm,占比60~80%、5~10mm,占比20~40%,再生细骨料粒径分级为0.15~4.75mm,质量份数占比不大于20%。
10、进一步地,所述的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的吸水率为3.6%~4.7%,其中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不大于25%。
11、进一步地,所述的矿粉级再生微粉中的caco3含量要求不小于92%,通过150目筛网的量不小于90%,含水率不超过1.5%,表观密度要求不小于2.5g/cm3,并且再生微粉的比表面积为431.4~519.5m2·kg,平均粒径为8.7~18.3μm。
12、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包括沥青基防水涂料、固废再生剂组成,分别由废弃防水卷材和固废组分回收而得,质量份数如下:
13、沥青基防水涂料4-10份;
14、固废再生剂3-5份。
15、进一步地,所述的沥青基防水涂料为溶剂型沥青防水涂料、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和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中的两种或三种。
16、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废再生剂包括回收地沟油、废弃机油和废弃齿轮油复配而得,质量份数如下:
17、回收地沟油3-5份;
18、废弃机油2-4份;
19、废弃齿轮油2-4份。
20、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制备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首先对废弃混凝土块、弃砖进行初步破碎,然后按照10mm粒径进行筛分,随后进行二次破碎,按照5mm粒径进行分类,通过筛分得到5~20mm再生粗骨料,通过风力分级得到0.15~4.75mm再生细骨料,对破碎筛分后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整形、清洗除尘,得到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
22、s2.制备矿粉级再生微粉:由废弃混凝土块和弃砖经过球磨机球磨细化处理,球磨时间为0.5-2h,并且再生微粉通过150目筛网的量不小于90%,通过80目筛网的量不大于15%,从而得到不同细度的再生微粉;
23、s3.制备固废再生剂:将回收地沟油、废弃机油和废弃齿轮油按比例放入搅拌锅中以50-100r/min的速率均匀搅拌10-15分钟得到固废再生剂;
24、s4.制备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将沥青基防水涂料和固废再生剂投入搅拌锅中以40-60r/min的速率均匀搅拌15-20分钟得到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
25、s5.制备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胶浆:将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和矿粉级再生微粉投入搅拌锅中以50-65r/min的速率均匀搅拌10-20分钟得到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胶浆;
26、s6.制备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将制备好的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胶浆与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放入搅拌锅中以50-60r/min的速率均匀搅拌20-30分钟得到全再生沥青混合料。
27、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28、(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回收处理建筑废弃物,使用全再生骨料替代传统天然骨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了建筑废弃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是由废弃建筑拆除混凝土块、弃砖,经过破碎筛分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再经过整形、清洗除尘得到的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其中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的粒形分类为球形和圆球形,球形度参数为0.8189~0.8536,凸形度参数为0.9341~0.9418,粗糙度为1.068~1.134,除尘后的粉尘亚甲蓝值不大于23.5g/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骨料经过4.75mm筛子筛分后,测得粒径在4.75mm以上颗粒的再生粗骨料质量份数占比不小于80%,其中再生粗骨料粒径分级为:10~20mm,占比60~80%、5~10mm,占比20~40%,再生细骨料粒径分级为0.15~4.75mm,质量份数占比不大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的吸水率为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粉级再生微粉中的CaCO3含量要求不小于92%,通过150目筛网的量不小于90%,含水率不超过1.5%,表观密度要求不小于2.5g/cm3,并且再生微粉的比表面积为431.4~519.5m2·kg,平均粒径为8.7~18.3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涂料基再生沥青包括沥青基防水涂料、固废再生剂组成,分别由废弃防水卷材和固废组分回收而得,质量份数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基防水涂料为溶剂型沥青防水涂料、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和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中的两种或三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废再生剂包括回收地沟油、废弃机油和废弃齿轮油复配而得,质量份数如下: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是由废弃建筑拆除混凝土块、弃砖,经过破碎筛分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再经过整形、清洗除尘得到的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其中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的粒形分类为球形和圆球形,球形度参数为0.8189~0.8536,凸形度参数为0.9341~0.9418,粗糙度为1.068~1.134,除尘后的粉尘亚甲蓝值不大于23.5g/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固废再生骨料经过4.75mm筛子筛分后,测得粒径在4.75mm以上颗粒的再生粗骨料质量份数占比不小于80%,其中再生粗骨料粒径分级为:10~20mm,占比60~80%、5~10mm,占比20~40%,再生细骨料粒径分级为0.15~4.75mm,质量份数占比不大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粗细骨料混合料的吸水率为3.6%~4.7%,其中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星敏,韦运崇,肖建庄,黄立建,杨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