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碳建筑材料,具体是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全球范围内,建筑行业是碳排放量较大的几个行业之一,其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碳排放的五分之一以上。在我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碳排放量亦不容忽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根据《2023中国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建材生产阶段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17.0亿吨,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比重为16%。其中,水泥基材料碳排放为2.5亿吨占总量的15%。而在建筑隐含碳排放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碳排放比例更是将近50%。鉴于此,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建材节能降碳。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因此,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节能降碳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2、当前,混凝土材料的减碳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低碳水泥,旨在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增加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应用碳封存技术,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混凝土中。在这些措施中,前两项已经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专利cn 118084406 a公开了一种低碳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粉煤灰,矿渣粉等固废作为前驱体,并使用含有电石渣碱激发粉料和水玻璃的混合物作为碱激发剂,制备低碳型混凝土。专利cn 118005358 a公开了一种煤矸石替代水泥调控强度的低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控制煤矸石的替代量,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专利
3、对于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集中于对混凝土材料的碳化方面。专利cn117964270a公开了一种免烧超轻高强固碳型再生轻集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使用再生轻集料浸泡ca(oh)2溶液后晾干,进一步与固废电渣粉、矿渣粉组成的碱性废渣搅拌制,经充分碳化之后,得到免烧固碳型的轻骨料。然而,该类方法存在碳化效率低和固碳量小的问题。此外,在碳化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碱度降低,将会削弱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促进钢筋锈蚀。因此,并未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4、综上所述,传统的混凝土设计未考虑碳管理,可能导致建筑项目的后期碳核算中存在潜在风险;此外,传统低碳混凝土制备着眼于水泥材料替换与碳化,视角有一定的局限。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预先考虑碳排放量的,经济成本低的低碳混凝土设计方法及其制备方法,以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从广义的角度,将甘蔗渣生物炭中所含的碳定义为已捕集、矿化、封存的二氧化碳,赋予其负碳材料的特性。通过使用造壳包裹的方式,对甘蔗渣生物炭进行改性,以增强其力学性能,保证负碳轻骨料的强度满足要求。在配合比设计阶段,本专利技术以实现碳排放量降至零或更低为目标,对原材料进行调配,以达到碳排放量与强度兼顾的设计需求。此外,为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并确保负碳目标,本专利技术在混凝土原料中使用再生砂,再生微粉,拜尔赤泥粉和矿渣等固体废弃物,降碳的同时也降低成本,为低碳混凝土材料提供一种可行的设计思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a1: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负碳轻骨料、再生砂、固废胶凝材料、碱激发剂、减水剂和水为原材料,确定初始配合比;
5、步骤a2:获取各原材料及其运输和制备过程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初始配合比下混凝土的隐含碳排放量,并判断是否小于0;
6、步骤a3:调整初始配合比使碳排放量小于0,得到试验配合比;
7、步骤a4:按照试验配合比开展试验验证,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并判断是否满足工程需求;
8、步骤a5:根据试验结果降低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要求,最终得到负碳混凝土配合比。
9、进一步地,步骤a1中所述的负碳轻骨料为核壳型负碳轻骨料,是以甘蔗渣生物炭为核材料,使用壳材料封存生物炭中的碳,实现隐含碳排放量为负值;制备方法如下:
10、步骤b1:以质量份计,称取再生微粉20-50份,拜耳赤泥粉20-30份,矿渣25-50份,硅酸钠1-4份,置于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得到壳材料;
11、步骤b2:以甘蔗渣生物炭为核材料,按质量份计,称取核材料10-20份,与步骤b1得到的壳材料置于造粒机中,匀速混合3min,得到混合料;
12、步骤b3:连续造粒15min,期间,向混合料中均匀喷洒质量份为20-30份的水,继续运行3min,使轻骨料更加密实;
13、步骤b4:将轻骨料球碳养护1天,所述碳养护条件为:控制温度为25±2℃,湿度50%±2%,co2浓度为20%±2%,随后放入水中养护至7-28天,得到负碳轻骨料成品;
14、步骤b5:根据材料、运输和制备工艺,确定负碳轻骨料的隐含碳排放量。
15、进一步地,步骤a2所述的计算初始配合比下混凝土的隐含碳排放量,通过下式计算:
16、totalc=mc+tc+pc
17、其中,totalc为混凝土总隐含碳排放量;mc为原材料的碳排放量;tc为原材料运输过程的碳排放量;pc为各制备工艺的碳排放量;各自的计算方式如下:
18、
19、其中,cm,i为单位质量各原材料的碳排放因子;ct,i为运输工具的碳排放因子;cp,i为制备单位质量混凝土工艺的碳排放因子;mi为各原材料质量;li为运输距离;mt为各原材料的质量和。
20、进一步地,步骤a3所述的调整初始配合比,具体为:
21、若totalc小于或等于0,则不做调整;若totalc大于0,则增加负碳轻骨料,增加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22、totalc=(cm,la+ct,la)mla
23、其中cm,la为单位质量负碳轻骨料的碳排放因子;ct,la为运输单位质量负碳轻骨料的碳排放因子;mla为负碳轻骨料的质量。
24、更进一步地,所述甘蔗渣生物炭为制糖厂固体废弃物甘蔗渣经热解后制得,粒径范围为1.18-4.75mm。
25、更进一步地,所述甘蔗渣生物炭的隐含碳排放量为-2300kg co2-eq/m3。
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得到配合比,进行包括如下步骤的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的负碳轻骨料为核壳型负碳轻骨料,是以甘蔗渣生物炭为核材料,使用壳材料封存生物炭中的碳,实现隐含碳排放量为负值;制备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所述的计算初始配合比下混凝土的隐含碳排放量,通过下式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所述的调整初始配合比,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渣生物炭为制糖厂固体废弃物甘蔗渣经热解后制得,粒径范围为1.18-4.7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渣生物炭的隐含碳排放量为-2300kg CO2-eq/m3。
7.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负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3所述的再生微粉为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与研磨后所得,参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17)进行测试,抗压强度比大于0.6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3中所述的再生砂为废弃混凝土中的砂浆块经过破碎、筛分与颗粒整形后所得,为Ⅱ类及以上。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为27-40MPa,隐含碳排放量小于0,适用于绿色低碳建筑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所述的负碳轻骨料为核壳型负碳轻骨料,是以甘蔗渣生物炭为核材料,使用壳材料封存生物炭中的碳,实现隐含碳排放量为负值;制备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所述的计算初始配合比下混凝土的隐含碳排放量,通过下式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所述的调整初始配合比,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渣生物炭为制糖厂固体废弃物甘蔗渣经热解后制得,粒径范围为1.18-4.7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碳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