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048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21
本申请涉及一种差速器及汽车,包括差速器壳体和行星齿轮轴,差速器壳体具有第一轴孔;行星齿轮轴插设于第一轴孔中,行星齿轮轴具有齿轮配合部,行星齿轮轴的外表面具有延伸至齿轮配合部的第一油槽。本申请在行星齿轮轴的外表面上设置延伸至齿轮配合部的第一油槽,当润滑油被溅射或流动至行星齿轮轴的外表面时,可以顺着第一油槽进入齿轮配合部,从而对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之间的摩擦副进行润滑和冷却,提升对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的润滑效果,提升差速器、传动系统和减速箱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润滑,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1、在车辆的传动系统中,差速器是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在传动系统中发挥着传递扭矩及转速、驱动车轮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普及,用户对汽车的驾驶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变速箱相比,新能源汽车中应用的电驱减速箱具有响应快、扭矩冲击大且润滑油量少、油品粘度低等特点,由于电驱减速箱的润滑油量较少,对差速器内部润滑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在电驱动车差速器运转的过程中,由于配备的润滑油量较少,因此能进入各摩擦副中进行润滑的油量也较少,而行星齿轮相对于行星齿轮轴发生转动时,二者之间会因摩擦而产生的大量热量,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润滑及冷却,会导致行星齿轮和/或行星齿轮轴因过热发生损坏,会影响差速器、传动系统和减速箱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行星齿轮轴与行星齿轮之间的润滑油量较少,无法对行星齿轮轴和行星齿轮的摩擦副进行及时润滑冷却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22)沿所述行星齿轮轴(2)的轴向通长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油槽(22)沿所述行星齿轮轴(2)的周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差速器壳体(1)由外至内的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二轴孔(12)和第二油槽(13),所述第二轴孔(1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孔(11)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油槽(13)与所述第二轴孔(12)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油槽(1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孔(1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22)沿所述行星齿轮轴(2)的轴向通长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油槽(22)沿所述行星齿轮轴(2)的周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差速器壳体(1)由外至内的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二轴孔(12)和第二油槽(13),所述第二轴孔(1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孔(11)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油槽(13)与所述第二轴孔(12)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油槽(1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孔(1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轴孔(12),所述第二轴孔(12)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导油槽(121),所述差速器壳体(1)两侧的所述螺旋导油槽(121)旋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轴孔(12)同轴设置的储油腔(14),所述储油腔(14)位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均张洁向东云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