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具体属于固体制冷。
技术介绍
1、相较于传统的制冷技术,电致发光技术不依赖制冷剂,并可提供更灵活的热场控制,有望实现顺应低碳数字时代需求的高效冷却技术;电致发光制冷是一种通过在材料中施加电场,使其发生热光子能量发生改变,产生一定的热效应,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2、该技术具有不涉及传统的制冷剂、能量传输路径简单,且超普朗克能量传输等优点,有望实现高制冷系数和高制冷功率的协同,打破以帕尔贴效应为基础的传统热电制冷的桎梏;此外,相较于现有的制冷装置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适合微型集成化应用,使其在可穿戴设备与无源散热、智慧建筑、医疗器械等领域有望实现创新应用,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以解决现有固态制冷技术难以实现高制冷系数和高制冷功率的协同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专利技术包括热光子发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包括热光子发射端复合结构和半导体电池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本体(3)和电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背面电极(4)和前置电极(8)之间通过直流电源相连接,且背面电极(4)和前置电极(8)之间的电压为0伏特-0.25伏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仿生超表面薄膜(1)由聚合物共振薄膜构成,聚合物共振薄膜由图案化纳米阵列结构和本征硅母体材料构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包括热光子发射端复合结构和半导体电池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本体(3)和电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背面电极(4)和前置电极(8)之间通过直流电源相连接,且背面电极(4)和前置电极(8)之间的电压为0伏特-0.25伏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仿生超表面薄膜(1)由聚合物共振薄膜构成,聚合物共振薄膜由图案化纳米阵列结构和本征硅母体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图案化纳米阵列结构由周期性排列的类似大闪蝶仿生微纳结构组成,图案化纳米阵列结构两侧非对称分布着相同厚度和宽度的栅翅结构,每个栅翅的厚度为10纳米,且栅翅之间的距离为10纳米,仿生微纳结构之间的分布周期为100纳米,仿生微纳结构的材料为hbn,母体材料由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承隆,贾欣宇,崔贵成,罗小平,张勇,易红亮,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