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912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边框和防护侧板,防护侧板包括第一防护层,第一防护层环绕连接在边框的外壁上;第一防护层包括有多个格栅结构,多个所述格栅结构中的相邻的两个格栅结构相互固定连接,格栅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环形外壳,环形外壳内部设置有吸能结构以及至少两个加强板,至少两个加强板分别设置在吸能结构相对的两侧,加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在吸能结构上,第二端连接在环形外壳上,吸能结构通过加强板与环形外壳的内壁连接,电池包还具有第一方向,环形外壳、吸能结构和加强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防护,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的安全可靠性也一直备受关注。其中,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一大因素。

2、相关技术中,为了对电池包进行防护,通常在电池包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底板,以抵抗来自车辆底部的撞击。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车辆还可能收到来自前后、以及侧面的撞击,在整车车身结构不足以承受碰撞带来的能量时,车身则会将碰撞传递至电池包,此时,防护底板不能对电池包进行防护,使得电池包受到的外力较大,容易导致电池包发生形变,进而可能会影响电池包的正常工作。在碰撞较为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热失控或者起火爆炸等不良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防护底板对电池包的防护不足,车辆还可能受到撞击时,容易导致电池包发生形变,甚至还会引起热失控或者起火爆炸等不良安全事故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边框和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包括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环绕连接在所述边框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防护层包括有多个格栅结构,多个所述格栅结构中的相邻的两个格栅结构相互固定连接共同形成所述第一防护层,所述格栅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内部设置有吸能结构以及至少两个加强板,所述至少两个加强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吸能结构相对的两侧,所述加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吸能结构上,所述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环形外壳上,所述吸能结构通过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环形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电池包还具有第一方向,所述环形外壳、所述吸能结构和所述加强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4、可选地,所述吸能结构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5、可选地,所述吸能结构为多棱柱,所述加强板的数量与多棱柱的棱数相等,所述加强板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多棱柱的棱上。

6、可选地,所述环形外壳为多棱柱形,所述加强板的第二端连接在多棱柱形的棱上或多棱柱形内壁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等分线上。

7、可选地,所述环形外壳为圆柱形,且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等分线均分所述环形外壳内壁,所述加强板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环形外壳内壁面的多个等分线上。

8、可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具有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格栅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与所述边框的外壁连接,所述吸能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二连接壁之间,所述加强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壁或所述第二连接壁连接,所述加强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吸能结构连接。

9、可选地,所述防护侧板还包括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二防护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层与所述边框的外壁之间,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层、所述边框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凹凸连接。

10、可选地,所述防护侧板还包括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三防护层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层背离所述第二防护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三防护层包覆所述第一防护层,且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三防护层凹凸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护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层和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两侧均设置有粘接层。

12、可选地,所述第二防护层和所述第三防护层与所述第一防护层的结构相同。

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池包包括边框和防护侧板,其中,防护侧板包括第一防护层,由于第一防护层环绕连接在边框的外壁上,因此第一防护层可以从边框的外部对边框进行保护,在边框受到碰撞、挤压时,第一防护层可以先于边框受力,从而可以吸收、分散至少部分碰撞能量,减小边框受到的力,避免在电池包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边框的外壁直接受力损坏的问题出现。其中,第一防护层包括有多个格栅结构,相邻的两个格栅结构相互固定连接,多个格栅结构可以对边框进行防护。具体的,格栅结构包括吸能结构、内部中空的环形外壳以及至少两个加强板,吸能结构以及至少两个加强板均设置在环形外壳内部,且环形外壳、吸能结构和加强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少两个加强板分别设置在吸能结构相对的两侧,且加强板第一端连接在吸能结构上,第二端连接在环形外壳上,从而加强板可以将吸能结构、环形外壳的内壁连接起来,以形成格栅结构。并且吸能结构、加强板的设置可以对格栅结构进行支撑,可以防止第一防护层受力后容易被压溃的问题出现,可以提高第一防护层的强度,并且吸能结构还可以增加格栅结构对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防护层对边框的防护作用,可以避免电池包容易发生形变的问题出现,进而可以防止在碰撞较为严重时,电池包热失控或者起火爆炸等不良安全事故,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边框(10)和防护侧板(20),所述防护侧板(20)包括第一防护层(21),所述第一防护层(21)环绕连接在所述边框(10)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212)上设置有通孔(216),所述通孔(216)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212)为多棱柱,所述加强板(213)的数量与多棱柱的棱数相等,所述加强板(213)的第一端(213a)分别连接在多棱柱的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壳(211)为多棱柱形,所述加强板(213)的第二端(213b)连接在多棱柱形的棱上或多棱柱形内壁面沿所述第一方向(Y)的等分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壳(211)为圆柱形,且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Y)的等分线均分所述环形外壳(211)内壁,所述加强板(213)的第二端(213b)连接在所述环形外壳(211)内壁面的多个等分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具有第二方向(X),沿所述第二方向(X)所述格栅结构(21a)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壁(214)和第二连接壁(215),所述第一连接壁(214)与所述边框(10)的外壁连接,所述吸能结构(21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壁(214)、所述第二连接壁(215)之间,所述加强板(2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壁(214)或所述第二连接壁(215)连接,所述加强板(213)的第一端与所述吸能结构(2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侧板(20)还包括第二防护层(22),所述第二防护层(22)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层(21)与所述边框(10)的外壁之间,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层(21)、所述边框(10)的外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护层(21)和所述第二防护层(22)凹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侧板(20)还包括第三防护层(23),所述第三防护层(23)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层(21)背离所述第二防护层(22)的一侧,且所述第三防护层(23)包覆所述第一防护层(21),且所述第一防护层(21)和所述第三防护层(23)凹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21)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层(22)和所述第三防护层(23)的两侧均设置有粘接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22)和所述第三防护层(23)与所述第一防护层(21)的结构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边框(10)和防护侧板(20),所述防护侧板(20)包括第一防护层(21),所述第一防护层(21)环绕连接在所述边框(10)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212)上设置有通孔(216),所述通孔(216)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212)为多棱柱,所述加强板(213)的数量与多棱柱的棱数相等,所述加强板(213)的第一端(213a)分别连接在多棱柱的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壳(211)为多棱柱形,所述加强板(213)的第二端(213b)连接在多棱柱形的棱上或多棱柱形内壁面沿所述第一方向(y)的等分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壳(211)为圆柱形,且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y)的等分线均分所述环形外壳(211)内壁,所述加强板(213)的第二端(213b)连接在所述环形外壳(211)内壁面的多个等分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具有第二方向(x),沿所述第二方向(x)所述格栅结构(21a)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壁(214)和第二连接壁(215),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琢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