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2670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过程为:以固载铁原子的导电型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作为阳极;将阳极和阴极加入含磷污水并通电,使得阳极释放铁离子;含磷污水中的磷酸磷在阳极表面与铁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富集、原位沉积于阳极的沉淀。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导电型细菌纤维素作为铁原子的固定载体,实现了铁的高效分散,使其可控转化为铁离子,在局部过饱和状态下使污水中的磷以磷酸铁的形式沉积于细菌纤维素三维网络结构中,避免化学污泥的形成,无需对污水进行后续处理,达到同步除磷并实现磷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处理过程中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且不产生化学污泥,从根本上解决了二次污染、产生的污泥处理难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农业废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升,但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而含磷、氮等营养元素的工、农业污水排放所造成的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有研究显示,磷元素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最主要污染因子,水体中总磷含量达到0.015 mg/l即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在强调水体磷污染物亟需治理的同时,还应注意到,磷是工农业发展乃至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资源。然而,磷元素在地球化学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是一种不可再生且面临枯竭的资源。因此,研究开发兼顾含磷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是本领域迫在眉睫的问题。

2、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对于含磷养殖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物除磷技术来实现,其通过微生物过量吸收水体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被处理。该过程耗时较长,不仅导致磷资源的浪费,而且在流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时易造成二次污染,并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更为重要的是,生物除磷技术一般仅适用于低浓度含磷污水,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逐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固载铁原子的导电型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作为阳极;将阳极和阴极加入含磷污水并通电,使得阳极释放铁离子,阳极周围形成铁离子局部过饱和的状态;含磷污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在阳极表面与铁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富集、原位沉积于阳极的沉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阳极和阴极的电压为0.1 V~0.8 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载铁原子的导电型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20 S/m~1600 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固载铁原子的导电型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作为阳极;将阳极和阴极加入含磷污水并通电,使得阳极释放铁离子,阳极周围形成铁离子局部过饱和的状态;含磷污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在阳极表面与铁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富集、原位沉积于阳极的沉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阳极和阴极的电压为0.1 v~0.8 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载铁原子的导电型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20 s/m~1600 s/m,铁原子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0.40 wt%~3.50 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磷污水的初始磷酸磷值为50 mg/l~1000 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含磷污水处理完成后,取出作为阳极的固载铁原子的导电型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并回收阳极上磷酸铁沉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铁离子局部可控释放的含磷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良黄嘉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