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2612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共晶电解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具有清晰的微观双连续相分离结构,离子相区(深共晶电解质)能够实现高效离子传输,力学相区能够保证足够的力学支撑;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能实现离子传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协同提升,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宏观表现为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具有长循环稳定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以2,2,2‑三氟乙基丙烯酸酯、2‑(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及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两种作为聚合物单体,使得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氟含量高,能够进一步提高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的长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晶电解质,尤其涉及一种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动力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领域。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难以兼容,导致了多起灾难性事故。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主要使用有机液态电解质,存在电解质泄漏和燃烧等安全风险。此外,以石墨负极为主的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其理论极限值。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采用具有最低电化学电位(-3.04vvs标准氢电极)和最高理论比容量(3860mah/g)的锂金属负极。锂金属的使用更加剧了本就严重的安全问题。在电化学锂沉积和剥离过程中形成的锂枝晶可能穿透隔膜,造成电池内短路和热失控,并最终导致火灾和悲剧的发生。针对高安全和高比能二次电池的发展需求,急需开发高安全高稳定的新型电解质。

2、深共晶又称为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以一定比例相混合,由于氢键等分子相互作用,使混合物的熔点降低,呈现溶液状态。在众多深共晶溶剂中,有一部分是以电解质盐为配体所构成的,因此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制备原料包括:深共晶电解质、聚合物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观双连续相分离结构中相分离尺寸为10nm~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共晶电解质由配体和电解质盐经共晶化制备得到,所述配体和电解质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1~8:1;所述配体为酰胺或砜类;所述电解质盐为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包括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甲基乙酰胺、N-甲基-2,2,2-三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制备原料包括:深共晶电解质、聚合物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观双连续相分离结构中相分离尺寸为10nm~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共晶电解质由配体和电解质盐经共晶化制备得到,所述配体和电解质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1~8:1;所述配体为酰胺或砜类;所述电解质盐为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包括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甲基乙酰胺、n-甲基-2,2,2-三氟乙酰胺和n-甲基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砜类包括二甲砜、二丁砜和环丁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续共晶型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婕王刚孙大林刘彦鹭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