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束排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568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束排列装置,其中,在导入管(34)上固定有磁性体的筒(40)。在筒(40)上设置有环状的连结突条(401),在连结突条(401)上经由环状永久磁铁(43)与圆板(42)连结。永久磁铁(43)固定于圆板(42),且通过磁力连结于连结突条(401)的前端面。在圆板(42)上固定有导管(31)。导管(31)和导入管(34)通过由筒(40)、永久磁铁(43)以及圆板(42)组成的连结部(49)串联连结。经由导辊(33)引导来的纤维束(F)被导入导入孔(341)内以及导孔(311)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束排列装置,该纤维束排列装置具备具有供纤维 束通过的导孔的导管;使上述导管移动的移动装置,并且通过使上述导 管移动,以便一边从上述导孔内放出上述纤维束一边将其排列。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轻量的构件而被/"泛使用的纤维强化复合件,存在将三 维纺织品(三维纤维构造体)作为增强件来使用的例子。该纤维强化复 合件的强度非常高,并且其一部分作为飞机等的构件使用。存在一种使 用于这种纤维强化复合件的增强件的三维纤维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将 以折回状排列了纤维束的纤维束层多层层叠,并且形成至少两轴定向的 纤维束层叠群,利用在与各纤维束层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厚度方向的纱线 来将该纤维束层叠群结合。专利文献l中公开一种纤维束排列装置,其 一边从沿排列面移动的导管中放出纤维束, 一边将纤维束以扁平的状态 且以纤维束的扁平面沿着排列面的状态,折回状地排列在以规定间距排 列的销之间,从而来形成纤维束。将纤维束层叠多层而形成的纤维束层 叠群,从纤维束排列装置取下后被插入厚度方向的纱线。专利文献2中公开一种在纤维束层叠群上插入厚度方向的纱线的装 置。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中,装入有一种插通防脱线的机构,其插 通用来防止所插入的厚度方向的纱线脱落的防脱线。用来插通防脱线的 防脱线插通用针,隔着緩冲器而与驱动防脱线插通用针的装置的动力传 递部接合。动力传递部与往复行走的带连结,当带往复行走时,防脱线 插通用针则进行插通动作(往复动作)。在防脱线插通用针与用于插入 厚度方向纱线的厚度方向线插入针或厚度方向纱线接触时,则有时会对 防脱线插通用针施加异常的负荷。緩冲器例如是汽缸,汽缸的柱塞的前端与防脱线插通用针的基端部 上所形成的凹部接合。在进行往复动作的防脱线插通用针上施加了异常 的负荷时,则柱塞的前端从上述凹部脱离。这样就能够避免厚度方向的线插入针、厚度方向的线或防脱线插通用针的损伤。当纤维束排列装置的导管移动时,在导管被排列的纤维束钩挂或导 管与上述销接触,或者对从导管放出的纤维束施加异常拉力时,导管有可能会破损。然而,在专利文献l、 2的任何一个当中,并没有公开避 免类似情况发生的手段。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7-163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56943号7>才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不使导管破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纤维束排列装置,具备导 管,其具有供纤维束通过的导孔;移动装置,为了一边从上述导孔放出 上述纤维束一边进行排列,该移动装置使上述导管移动;被动部,其通 过上述移动装置而被移动;连结部,其将上述导管连结于上述被动部, 且可进行分离。附图说明图l( 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纤维束排列装置的侧视图, (b)是图1 (a)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 (a)是图1 (a)的纤维束排列装置的局部省略的俯视剖视图, (b)是沿图1 (b)的2b-2b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 ( a)的局部放大侧剖视图。图4是排列头的分解立体图。图5(a)是表示纤维束的排列的立体图,(b)是导管的局部放大图。图6 ( a )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纤维束排列装置的局部放 大剖视图,(b)是图6 (a)的排列头的分解立体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纤维束排列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b)是沿着图7 (a)的7b-7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图1~图5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了的第一实施方式。图l (a)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纤维束排列装置IO的整体。如图2(a)所示,长方形状的基座11上设有一对线性滑块12、 13, 线性滑块12、 13沿基座11的长边方向(以下称为X轴方向)延伸。线 性滑块12具备包括未图示的马达的滚珠丝杠机构、和借助滚珠丝杠 机构的动作在X轴方向移动的移动体121,线性滑块13具备包括未 图示的马达的滚珠丝杠机构、和通过滚珠丝杠机构的动作在X轴方向移 动的移动体131。在两个线性滑块12、 13中,两个滚珠丝杠机构同步动 作,两个移动体121、 131同步地向X轴方向移动。在两个移动体121、 131上架设有线性滑块14,线性滑块14沿与X 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Y轴方向)延伸。在线性滑块12、 13动 作时,则线性滑块14向X轴方向平行移动。线性滑块14具备包含未 图示的马达的滚珠丝杠、以及通过滚珠丝杠的动作在Y轴方向移动的移 动体141。线性滑块12、 13、 14的动作受控制计算机C控制。如图l(a)所示,移动体141上固定有支承板15,支承板15上固 定有支承架16。支承架16上竖直设置有支柱17,支柱17的上部固定 有载置板18。载置板18上支承有马达19和筒管座20。筒管座20上安 装有由纤维束F构成的筒管21,筒管21靠马达19的动作向放出纤维 束F的方向(图1 (a)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纤维束F形成为 不将多根单纤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碳素纤维)捻成一块地捆成扁平形 状。马达19的动作受控制计算机C控制。载置板18上竖直设置有支柱22,支柱22的上部安装有一对导辊23、 24。导辊23、 24的下方可上下移动地配设有张紧辊25。另外,支 柱22的下部安装有导辊26。从筒管21放出的纤维束F,借助导辊23、24、 张紧辊25以及导辊26被引导向载置板18的下方。纤维束F通过 包含张紧辊25的张力赋予机构而被赋予适当的张力。支承架16的下部固定有马达27。马达27的输出轴亦即螺紋轴271 向上下方向(以下称Z轴方向)延伸。螺紋轴271经由螺母部29与作 为被动部的支承框28连结。螺紋轴271旋装于螺母部29,在马达27 动作时,则支承框28沿Z轴方向移动。马达27的动作受控制计算机C 控制。支承框28的下部安装有排列头30。排列头30具备放出纤维束F的 直线形状的导管31。如图5 ( b )所示,导管31内的导孔311呈扁平形 状,导管311将纤维束F以扁平的状态从导孔311中放出。如图1 (a)所示,支承框28上安装有导辊32、 33。经由导辊26 被引导的纤维束F,经由导辊32、 33被引导向导管31内。如图1 (b)以及图3所示,支承框28的下臂281上,经由径向轴 承35可旋转地支承有排列头30的导入管34。作为被动部的导入管34 在Z轴方向贯通下臂281,并且导入管34的导入孔341在Z轴方向延 伸。导入管34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向下臂281的上方突出的导入管 34的突出端部上固定有同步带轮36。如图3和图2(b)所示,支承框28上安装有马达37,马达37的 输出轴371上固定有同步带轮38。同步带轮38与同步带轮36上缠绕有 同步带39。在马达37动作时,则导入管34旋转。马达37、同步带轮 36、 38以及同步带39构成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使导入管34 旋转。向下臂281的下方突出的导入管34的突出端部上嵌合有磁性的筒 40。筒40借助止动螺栓41固定于导入管34,止动螺栓41以旋装于该 筒40的周壁且与导入管34的周面抵接的方式紧固。筒40的下面一体 地形成有环状的连结突条401,连结突条401经由环状的永久磁铁43 而与圆板42连结。圆板42的上面形成有环状的凹部421,环状的永久 磁铁43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束排列装置,其中, 所述纤维束排列装置具备: 导管,其具有使纤维束通过的导孔; 移动装置,其使所述导管移动,以便一边从所述导孔放出所述纤维束一边将其排列; 被动部,其借助所述移动装置而移动; 连结部,其能够分离并且将所述导管连结于所述被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元基竹内纯治安居义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