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体的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5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接结构,用来将构成进行养殖鱼垂钓时所使用的钓杆支架的筒状体之间联接起来。该联接结构,用来将第2筒状体2联接在第1筒状体1上,该第2筒状体2具有筒状的本体部21、配置在本体部21的另一端内部的内部管体22、以及配置成从内部管体22向另一端突出的芯材23,而第1筒状体1具有筒状的本体部11、配置在本体部11的一端内部的内部管体12、以及配置在本体部11的一端外周上并向一端方向突出的套管13。(*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成进行养殖鱼垂钓时支撑钓杆用的钓杆支架或圆柄等的筒状体的联接结构
技术介绍
进行养殖鱼垂钓时,一般要使用被称作“钓杆支架”的工具。该钓杆支架由使碳纤维等中浸渍了合成树脂的预浸渍材料所构成的、依次进行联接的多个筒状体,多个筒状体进行联接后安装在其前端侧的、被称作“支撑架”的部件,多个筒状体进行联接后安装在钓鱼者一侧的、被称作“弓形台钳”的部件构成。而做为将这些筒状体等联接起来的结构,广泛采用的是称作“套筒接合”的方式。该“套筒接合”是这样一种方式,即,为了将一个筒状体与另一个筒状体可自由拆装地进行联接,在一个筒状体的一端插入并固定有芯材,将该芯材可自由拆装地插入另一个筒状体的另一端。在进行上述“套筒接合”时,为了使相联接的筒状体之间具有稳定的联接力以使其联接得足够紧固,需要精细调整接合部分的直径。而构成钓杆支架的筒状体如上所述由预浸渍材料构成,需要考虑到随着气温的变化多少会产生一些热膨胀,以及经长期使用而产生的磨损会使尺寸多少发生一些变化。因此,为了能够适应这种尺寸的变化,对其直径进行调整,使得一个筒状体的一端和另一个筒状体的另一端二者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而不完全对接。但是,这种筒状体之间的间隙影响外观。特别是,对于外观设计非常重要的养殖鱼垂钓用钓杆支架来说,许多钓鱼者不喜欢这种间隙。此外,由于构成养殖鱼垂钓用钓杆支架的筒状体要根据使用情况调整其总体长度,因此,不是像构成钓杆的杆体那样始终以特定的零部件联接在一起的,某一筒状体的联接部分有时要与其它筒状体进行联接,而有时要将“弓形件”联接在筒状体上。由于联接部分需要具有这样的通用性,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联接部分的互换性。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互换性并且外观非常美观的钓杆支架的联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联接结构,是用来将构成支撑养殖鱼钓杆用的钓杆支架等的筒状体联接起来的结构,具有第1筒状体和第2筒状体,所说第1筒状体具有,筒状的本体部、配置在本体部的一端的内部的内部管体、以及配置在本体部的一端的外周上并向一端方向突出的套管,所说第2筒状体具有,筒状的本体部、配置在本体部的另一端的内部的内部管体、以及配置成自内部管体向另一端突出的可自由拆装地插装在第1筒状体的内部管体中的芯材。在将第1筒状体和第2筒状体二者联接起来时,将从第2筒状体的另一端突出的芯材插入配置在第1筒状体的一端内部的内部管体中而将其可自由拆装地进行安装。该结构中,首先,在第1筒状体、第2筒状体的联接部分附近分别配置有内部管体,芯材插入其中应插装的直径得到统一。因此,即便是不同外径的筒状体之间(甚至即便是联接“台钳”时),也能够实现通用性联接。此外,只要相对于筒状体另外调整内部管体、芯材的直径即可,其调整作业也容易。再有,由于在该第1筒状体的一端配置有套管,而第2筒状体的另一端隐藏在该套管内,因此,即便第1筒状体与第2筒状体之间产生有间隙,该间隙从外观上也看不到。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联接结构,是在上述联接结构中,第2筒状体的芯材,具有朝向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前端变细的锥形部,是使第1筒状体的一端与所说第2筒状体的另一端之间产生间隙地插装在第1筒状体的内部管体中的。在这种场合,芯材具有前端变细的锥形部,使其能够顺畅地插入。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联接结构,是用来将构成支撑养殖鱼钓杆用的钓杆支架等的筒状体联接起来的结构,具有第1筒状体和第2筒状体,所说第1筒状体具有,筒状的本体部、以及配置在本体部的一端的外周上并向一端方向突出的套管,所说第2筒状体具有,筒状的本体部、以及芯材,该芯材,联接在所说本体部的另一端,在所说第1筒状体的本体部与所说第2筒状体的本体部之间隔着间隙的同时,能够与所说第1筒状体的本体部的一端可自由拆装地嵌合并向另一端突出。这种结构中,在将第1筒状体与第2筒状体二者进行联接时,将从第2筒状体的另一端突出的芯材向第1筒状体的本体部的一端插入而将其可自由拆装地进行安装。设计成可使得此时在第1管状体的本体部与第2管状体的本体部之间产生间隙。由于设计出这样的间隙,因而即便因温度或芯材等磨损而引起嵌合程度发生变化,也能够保持足够大的嵌合力。并且,由于在该第1筒状体的一端配置有套管,而第2筒状体的另一端隐藏在该套管内,因此,即便第1筒状体与第2筒状体之间产生有间隙,该间隙从外观上也看不到。附图说明图1是对采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钓杆支架的所有零部件加以展示的附图。图2是图1的第1筒状体1和第2筒状体2的联接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对图2中的第1筒状体1与第2筒状体2二者的联接状态加以展示的附图。图4是图2的参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钓杆支架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钓杆支架,由长度不同的多个筒状体(第1筒状体1、第2筒状体2、第3筒状体3,必要时还可以准备更多的筒状体)、弓形台钳4、以及支撑架5构成。多个筒状体分别是使碳纤维等增强纤维中浸渍了环氧树脂等热固性增强树脂的预浸渍材料卷绕在心棒上再经烧固而得到的筒状部件。这些筒状体分别是以后面详细说明的“套筒接合”方式进行联接的。弓形台钳4是固定在船帮等处并将筒状体与之进行联接的部件。联接后的多个筒状体的靠钓鱼者一侧与之相联接。筒状体固定部分4a能够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自由转动并能够固定在任意的地方,还具有对养殖鱼钓杆的杆根端部位进行支撑的支撑臂4b。支撑架5联接在联接后的筒状体的前端一侧,是对养殖鱼钓杆的杆前端部位进行支撑的部件。具有与筒状体进行联接的部分、以及供养殖鱼钓杆放置在其间以对养殖鱼钓杆进行支撑的分杈部分。后述的“套筒接合”方式也适用于将筒状体所联接到该弓形的部分。将上述多个筒状体1~3依次进行联接或者根据所需长度适当选择筒状体进行联接,再联接弓形台钳4和支撑架5,将台钳4固定在船帮等处之后将养殖鱼钓杆架在上面,该钓杆支架便能够使用了。〔关于联接结构〕对于筒状体的联接结构,在第1筒状体1与第2筒状体2中进行说明。如图2~图4所详细展示的,第1筒状体1具有筒状本体部11、配置在本体部11的一端的内部的内部管体12、以及配置在本体部11的一端外周上并向一端方向突出的套管13。如上所述,本体部11是由既定的预浸渍材料烧固而成的筒状部件。内部管体12插入并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所说本体部11的一端的内部而不向一端突出。该内部管体12既可以由与本体部11同样的预浸渍材料构成,也可以使用由弹性合成树脂形成的管状物,还可以使用软木等木材以减轻其重量。套管13在本体部11插入于其中的状态下并向本体部11的一端突出的状态下配置并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本体部11的一端上。该套管13也可以由与本体部11同样的预浸渍材料构成,最好是对其进行与本体部11同样的表面喷漆和花纹修饰。另外,该套管13的从第1筒状体1突出的程度以5~15mm为宜。第2筒状体2具有本体部21、配置在本体部21的另一端内部的内部管体22、以及向另一端突出而插入并固定在内部管体22中的芯材23。该本体部21也是由既定的预浸渍材料构成的筒状部件,内部管体22不向另一端突出地22插入另一端的内部并通过粘接剂等固定。这一点与第1筒状体1相同。芯材23与本体部21同样是由碳纤维等增强纤维浸渍合成树脂制成的预浸渍材料所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接结构,用来将构成支撑养殖鱼钓杆用的钓杆支架等的筒状体联接, 具有第1筒状体和第2筒状体, 所说第1筒状体具有筒状的本体部、配置在所说本体部的一端内部的内部管体、以及配置在所说本体部的一端外周上并向一端方向突出的套管, 所说第2筒状体具有筒状的本体部、配置在所说本体部的另一端内部的内部管体、以及配置成自所说内部管体向另一端突出的可自由拆装地插装在所说第1筒状体的内部管体中的芯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10-18 318131/20001.一种联接结构,用来将构成支撑养殖鱼钓杆用的钓杆支架等的筒状体联接,具有第1筒状体和第2筒状体,所说第1筒状体具有筒状的本体部、配置在所说本体部的一端内部的内部管体、以及配置在所说本体部的一端外周上并向一端方向突出的套管,所说第2筒状体具有筒状的本体部、配置在所说本体部的另一端内部的内部管体、以及配置成自所说内部管体向另一端突出的可自由拆装地插装在所说第1筒状体的内部管体中的芯材。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联接结构,所说第2筒状体的芯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本利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