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海新专利>正文

一种相变蓄能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051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相变蓄能罐,包括罐体(2),罐体(2)内装有相变介质,罐体内还有与外部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1),罐体(2)内还设有可使所述相变介质在罐体内上下循环流动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采用活塞式结构或螺旋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变蓄能罐可防止相变介质晶液分层现象发生以及成核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沉积现象,有效地提高了相变蓄能罐的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相变蓄能罐
技术介绍
相变蓄能装置是利用物质发生相变所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进行能量存储的一种 蓄能方式,相变蓄热属于潜热式蓄热,与显热蓄热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装置简单、体积小 等优势。 基于对相变蓄能介质的热力学和化学性能的严格要求,如相变温度范围要符合使 用需要,单位质量潜热要求较高,密度比热希望较大,相变过程体积变化较小(以便于制作 盛装容器),化学稳定性好,无毒低腐蚀性,低过冷度等,故现今市场上采用的大部分相变介 质(相变材料)是无机水合盐,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蓄能性能优良,但是存在过冷或晶液 分离的问题。 所谓过冷即相变材料只能在温度低于熔点时才发生结晶的现象,如水要达到_4°C 时才自发冻结。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常是在相变材料中加入成核剂,通过添加结晶形式,晶 格间距以及原子排列都相近的物质作为晶核,帮助有效减小过冷度。 但是,成核剂以及无机水合盐存在晶液分离的问题,即相变材料在设定温度下未 能完全换热,仍有部分晶体未溶解,沉积于容器的底部,导致其不能和结晶水再次结合,如 果晶液分离严重将降低相变介质的换热能力。 目前市面上采用的相变蓄能装置的构造有多种形式,封装相变蓄能材料的封装容 器的形状主要有圆管型、矩形、板式、球形等等。封装容器内换热材料的换热形式有两种一 种是载热/冷流体在换热管内流动,并通过换热器与相变介质换热;第二种是载热/冷流 体在外部冲刷封装容器与相变介质进行换热,其中第一种比较常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200710136393.9)"—种蓄能装置"就是采用第一种换热方式。该专利中公开的蓄能设备的 基本结构和原理是将直径极小的毛细管作为换热器,利用蓄能介质自身的蓄热能力,通过 毛细管比表面积大及高密度换热的特点,将毛细管中流动热媒的能量蓄积在蓄能罐中,并 在适当时刻重新释放,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方式蓄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用能的目的。同时,采 用毛细管网作为换热器,由于毛细管能在蓄能罐中非常均匀地分布,管间距非常小,有效地 改善了换热器和蓄能介质之间的传热能力,提高了蓄能装置蓄/放能的速度,增大了蓄、放 能的效率。此外,由于毛细管网的比表面积(单位体积中的表面积)大,故在温差较小时也 能传输同等的热量,减少能量散失。但是采用这种蓄能装置时,由于毛细管中的一次流流速 较慢,相比普通换热器更易导致晶液分离或者相变受到过冷要求过高的限制。 在上述的相变蓄能换热设备中,通常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不封装相变材料,换热 器直接浸没于相变材料中,另一种是封装相变材料,相变材料通过水等介质与换热器换热。 这两种类型各有优点,前者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大,而且由于不须封装,蓄能器成本较低;后 者蓄能器不受系统压力影响,而且不易产生晶液分离。 但是二者也有缺点,前者由于相变介质没有封装,直接将换热器浸没于相变材料中,当发生相变时,液相材料与固相材料很容易产生分层,这将导致相变材料完全溶解和结 晶时间的延长,很难充分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同时导致成核剂损失加速,相变材料易 老化等问题;而后者由于换热器通过蓄热器中的水与相变介质进行换热,因而增大了传热 热阻,降低了传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防 止相变介质发生晶液分层现象,有效提高换热效率的相变蓄能罐。 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相变蓄能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装 有相变介质,罐体内还有与外部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罐体内还设有可使所述相变介质在 罐体内上下循环流动的搅拌器。 所述换热器采用毛细管换热器,所述毛细管换热器在罐体内呈螺旋状分布,所述 搅拌器设置在毛细管换热器的中部,也就是说,毛细管换热器环绕在所述搅拌器的外部。换 热器采用毛细管换热器,采用毛细管换热器可增大换热器与相变介质的接触面积,提高换 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技术中,毛细管换热器可采用两个换热器,一个换热器具有蓄能功能,另一 个换热器具有放能功能;也可以仅选用一个换热器,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所述搅拌器可采用活塞式结构或螺旋式结构,搅拌器与外部动力机构相连。 当搅拌器采用活塞式结构时,所述活塞式结构搅拌器包括缸体和缸体内的活塞, 活塞的一端通过传动轴与外部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缸体的长度与罐体长度相等,缸体靠近 罐体的上下两段为开孔段,相变介质可从开孔段中进出缸体,活塞的下止点设于罐底附近接近罐底的位置。优选活塞在罐体内上下移动的距离与罐体内封装的相变介质的高度相等。 对于采用活塞式结构搅拌器的相变蓄能罐,通过活塞式搅拌器的上下往复运动对 罐体内相变介质的抽压作用,迫使罐体内的相变介质加速流动,通过搅拌器加快固相材料 和液相材料的均匀混合,向下流动的相变介质将已经沉降在罐体底部的相变固相材料压回 换热部分,并与液相材料混合,同时强化换热。 当搅拌器采用螺旋式结构时,所述螺旋式搅拌器可包括螺旋杆和设置在螺旋杆一端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杆的另一端与外部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螺旋叶片在罐体内运动的上止点为使螺旋叶片完全浸没在相变介质中,其下止点设于罐底附近接近罐底的位置。 对于采用螺旋式结构搅拌器的相变蓄能罐,在动力机构带动下,螺旋式搅拌器的轴心旋转,迫使相变介质加速流动,通过相变介质的搅拌加快固相材料和液相材料的均匀混合,通过漩涡状水流产生的吸力将相变固相材料吸回换热部分,并与液相材料混合,同时强化换热。 所述搅拌器与外部动力机构通过传动轴/螺旋杆相连,优选罐体与传动轴/螺旋 杆之间的连接为密封连接。 本技术相变蓄能罐是在传统的相变蓄能罐中加入搅拌器,通过搅拌器的搅动 对相变介质流动进行引导,从而可以避免普通相变蓄能罐中常见的晶液分离的消极情况, 消除了结晶时间延长的现象,也消除了成核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沉积的现象,同时加强换热,提高了蓄能效率。 本技术特别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蓄能设备,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小型建筑 物以及家庭使用。对于直接并充分利用自然冷热源,如太阳能,冷却塔,深井水等,在日夜温 差大的地区,本技术相变蓄能罐白天可充分利用太阳能蓄热,夜间利用所蓄存的热量 维持室内舒适温度;或夜间利用冷却塔蓄冷,白天释放冷量维持室内舒适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采用活塞式结构搅拌器5的相变蓄能罐的工作原理 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活塞式结构搅拌器5向下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活塞式结构搅拌器5向上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采用螺旋式结构搅拌器的相变蓄能罐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中l-换热器 2-罐体 3-热媒/冷媒流入方向 4-热媒/冷媒流出方向 5-活塞式结构搅拌器6-螺旋式结构搅拌器7-相变介质流动方向8-相变介质9-传 动轴10-外部动力机构11-缸体12-活塞13-开孔段14-无孔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为本技术的非限定性实施例。 实施例1 : 如图1、2所示,本技术相变蓄能罐包括罐体2,罐体2内封装有相变介质8,罐 体2内有可与外部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1。在罐体内还设有可带动所述相变介质8在罐 体2内做上下往复运动的搅拌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变蓄能罐,包括罐体(2),罐体(2)内装有相变介质,罐体内还有与外部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1),其特征在于罐体(2)内还设有使所述相变介质在罐体内上下循环流动的搅拌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新
申请(专利权)人:郭海新昆山开思拓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