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及其在CO2捕集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867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及其在CO<subgt;2</subgt;捕集中的应用,所述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结构式如下:式中n<subgt;1</subgt;,n<subgt;2</subgt;,n<subgt;3</subgt;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烷烃,n<subgt;1</subgt;,n<subgt;2</subgt;,n<subgt;3</subgt;可相同或不同,基团R<subgt;1</subgt;,R<subgt;2</subgt;、R<subgt;3</subgt;独立地选自氢原子(H)、甲基(‑CH<subgt;3</subgt;)、伯胺(‑NH<subgt;2</subgt;)、仲胺(‑NH‑)、叔胺(‑N‑)中的一种。基于该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的CO<subgt;2</subgt;捕集溶液包括上述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水和/或物理溶剂。将所述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用于CO<subgt;2</subgt;捕集中,表现出较高的CO<subgt;2</subgt;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较低的解吸温度。该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不仅具有复配吸收剂、相变吸收剂吸收速率快、捕集容量高的特点,还避免了现有混合胺类吸收剂在活性胺筛选与复配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不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co2捕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聚氰胺衍生物的新型化学吸收剂的开发及其应用于co2捕集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应用最为成熟的碳捕集技术是基于碱性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本质是利用碱性吸收剂在低温环境(40℃)下与co2反应形成不稳定的盐,完成co2捕获;然后加热至110~140℃使盐分解释放co2,实现co2富集与醇胺再生。但由于在加热解吸过程中有超过50%的热能消耗在溶剂的升温和蒸发过程,导致解吸能耗高达3.6~4.0gj/tco2,占捕集总耗能的80%,极大限制了化学吸收法的规模化推广应用。为推进化学吸收法的工业化进程,开发能显著降低co2捕集能耗的新型吸收剂已成为碳捕集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2、混合胺是近年来新型吸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其通过将不同种类有机胺进行复配,以融合不同胺的吸收特性和优势。因而,相较于单一有机胺,混合胺展现出更快的co2吸收速率、更高的co2吸收容量以及更低的再生能耗。陆等(陆诗建,刘建武,喻健良等.基于mdea复合吸收剂捕集eor产出气中二氧化碳.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的CO2捕集溶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水和/或物理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CO2捕集溶液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酰胺、环丁砜和二乙二醇二甲醚、乙醇、异丙醇、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CO2捕集溶液中,其特征在于,其中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5%~30%,水的质量百分比为95%~45%,物理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25%。p>

5.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下: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的co2捕集溶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水和/或物理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co2捕集溶液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溶剂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酰胺、环丁砜和二乙二醇二甲醚、乙醇、异丙醇、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co2捕集溶液中,其特征在于,其中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5%~30%,水的质量百分比为95%~45%,物理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25%。

5.权利要求1所述三聚氰胺衍生物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和平刘涛王骥栗晟赵潇高榕钊
申请(专利权)人:天府永兴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