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动机,特别涉及一种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
技术介绍
1、直流有刷电机因其成本低、易于控制等特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舵机系统中多采用直流有刷电机,然而,舵机系统因其特殊的使用环境,通常会对直流有刷电机的电机轴产生轴向的冲击力,而相关技术中的直流有刷电机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轴向冲击力,因而,将相关技术中的直流有刷电机应用于舵机系统,直流有刷电机的结构强度较低,无法有效应对轴向的高冲击力。亟需提出一种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以保证直流有刷电机在舵机系统中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流有刷电机结构强度低、耐受轴向冲击力弱的技术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电机,包括:筒形机壳,所述筒形机壳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中心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筒形机壳的第二端部具有与所述筒形机壳连接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中心具有第二轴孔;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孔内;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孔内;定子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筒形机壳内壁;转子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定子组件内,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轴,设置在所述电机轴外部的转子铁芯,以及安装在所述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绕组,所述电机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电机轴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轴承穿出且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第一轴承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孔朝向所述筒形机
3、可选的,所述第一轴承限位部为所述第一轴孔朝向所述筒形机壳的一端向所述第一轴孔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突出部沿所述第一轴孔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分布。
4、可选的,所述第一轴承限位部为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中心具有用于所述电机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机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的直径,所述限位圈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
5、可选的,第二轴承限位部为所述第二轴孔朝向所述筒形机壳的一端向所述第二轴孔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
6、可选的,所述第二突出部为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与所述第二轴孔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轴孔朝向所述筒形机壳的一端。
7、可选的,所述转子绕组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一端,所述转子绕组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转子铁芯的第二端;所述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还包括缓冲垫片,所述缓冲垫片具有用于所述电机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缓冲垫片设置于所述转子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和/或,所述缓冲垫片设置于所述转子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
8、可选的,所述缓冲垫片为聚酰亚胺玻璃布板,所述聚酰亚胺玻璃布板的厚度为0.1-0.5mm。
9、可选的,所述转子绕组的第一端设置有抗冲击胶层,和/或,所述转子绕组的第二端设置有抗冲击胶层;所述抗冲击胶层为dg-2胶黏剂,所述dg-2胶黏剂的厚度为5-5.5mm。
10、可选的,所述直流有刷电机具有换向器组件,所述换向器组件包括圆筒状的绝缘基体,以及沿所述绝缘基体的周向阵列在所述绝缘基体上的多个极片,每个所述极片嵌入所述绝缘基体的长度l和深度h的比值≥5。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轴孔为盲孔,所述第一轴孔背离所述筒形机壳的一端封闭。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3、一种电机,包括:筒形机壳、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第一轴承限位部和第二轴承限位部。电机轴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一轴孔内,即电机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一轴孔过盈配合,由于在第一轴孔朝向所述筒形机壳的一侧设置了第一轴承限位部,因此,当电机轴受到朝向电机轴第二端的冲击力的时候,第一轴承限位部可以阻挡电机轴向电机轴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同理,电机轴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轴承安装于第二轴孔内,即电机轴的第二端与第二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二轴孔过盈配合,由于在第二轴孔朝向所述筒形机壳的一侧设置了第二轴承限位部,因此,当电机轴受到朝向电机轴第一端的冲击力的时候,第二轴承限位部可以阻挡电机轴向电机轴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这样,当电机轴受到轴向冲击力的时候,第一轴承限位部和第二轴承限位部可以阻止电机轴的轴向窜动,从而提高直流有刷电机的耐轴向冲击力的性能。
1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限位部为所述第一轴孔(601)朝向所述筒形机壳(1)的一端向所述第一轴孔(601)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6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限位部为限位圈(9),所述限位圈(9)中心具有用于所述电机轴(501)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机轴(50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2)外圈的直径,所述限位圈(9)与所述第一端盖(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轴承限位部为所述第二轴孔(104)朝向所述筒形机壳(1)的一端向所述第二轴孔(104)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出部(103)为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与所述第二轴孔(104)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轴孔(104)朝向所述筒形机壳(1)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限位部为所述第一轴孔(601)朝向所述筒形机壳(1)的一端向所述第一轴孔(601)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6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限位部为限位圈(9),所述限位圈(9)中心具有用于所述电机轴(501)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机轴(50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2)外圈的直径,所述限位圈(9)与所述第一端盖(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轴承限位部为所述第二轴孔(104)朝向所述筒形机壳(1)的一端向所述第二轴孔(104)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出部(103)为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与所述第二轴孔(104)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轴孔(104)朝向所述筒形机壳(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轴向冲击的直流有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鹿吉文,惠旋,王志业,曹咏琪,胡昊,马金虎,陈晨,许孔孔,戴昊斌,刘作昌,关兴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