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生产桨角蚜小蜂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43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工厂化生产桨角蚜小蜂工艺,用烟草大规模繁殖烟粉虱、用烟粉虱若虫工厂化生产桨角蚜小蜂,其工艺包括以下过程:    (1)  寄主植物选择:选用烟草作为烟粉虱寄主;    (2)   土壤消毒与施肥: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在土壤中掺肥,利于嗜氮粉虱发育;    (3)  烟草清洁苗的生产:在育苗盘内掺土播种,移栽2次,至8~10片叶时接虫,温度保持在22~28℃,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光照充足。    (4)  接种粉虱:将待接清洁苗搬入接虫车间,接上烟粉虱成虫6000~8000头/株,平均每平方厘米4头成虫,产卵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20~30粒,接种24小时后,赶走粉虱成虫,搬到粉虱若虫发育车间,接种车间温度保持在26℃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光照充足;    (5)  粉虱若虫的发育:接种后的植株搬入发育车间,加强肥水管理,6天左右卵孵化为若虫,15-17天若虫发育到2~3龄,此时即可用于接种桨角蚜小蜂,发育车间的环境条件同清洁苗车间;    (6)  接种桨角蚜小蜂:将粉虱若虫发育到2~3龄的植株搬到接蜂车间。每株接刚羽化的桨角蚜小蜂3000头左右,平均每平方厘米1~2头成蜂。经过14天左右即有90%以上的褐色寄生蛹出现。在此车间温度、湿度、光照同粉虱接种车间。不同的是早晚需补光,以满足12小时的光照时间;    (7)  桨角蚜小蜂收集与分离:将有褐色寄生蛹的植株叶片摘下,并用加压水冲刷,再用分离器除去未被寄生的黄色粉虱蛹,保留褐色蛹;    (8)  桨角蚜小蜂纯化:采用蚜小蜂纯化器去杂、净化,然后即可贮存或做卡;    (9)  桨角蚜小蜂蛹贮存:用9±0.5℃恒温箱存放寄生蜂蛹,可作1个月的存放。(*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益昆虫(桨角蚜小蜂)工厂化生产和农业害虫生物防治

技术介绍
目前,烟粉虱已成为世界性大害虫,可以为害600余种植物,传播70余种病毒,在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已成为寄主范围最广、为害最严重、必须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由于烟粉虱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成虫体表被蜡质等特点,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仅带来抗药性、害虫再猖獗和农药残留等问题,且防效甚微。而通常用于防治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性天敌—丽蚜小蜂由于寄主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的问题,对烟粉虱防治效果不理想,桨角蚜小蜂对烟粉虱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在现有技术中,国内还没有桨角蚜小蜂工厂化生产工艺,仅有丽蚜小蜂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黄瓜或西红柿饲养温室白粉虱,再用粉虱若虫生产丽蚜小蜂,将载黑蛹的寄主叶片阴干贮存。存在寄主植物叶片小、载虫量少、日常管理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不易工厂化商品化生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工厂化生产桨角蚜小蜂的工艺,用烟草繁殖烟粉虱、用烟粉虱若虫工厂化生产桨角蚜小蜂,包括以下工艺过程(1)寄主植物选择选用烟草作为烟粉虱寄主,具有叶片肥大、承载粉虱量大、叶面平整等优点,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便于机械化收集。采用四室繁蜂法繁蜂量多,发育整齐,蜂种质量规格化。清洁苗生产车间—粉虱接种车间—粉虱若虫发育车间—繁蜂车间,其中将粉虱若虫发育车间生产的四龄若虫返回粉虱接种车间。(2)土壤消毒与施肥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土壤进行消毒,使土壤能循环使用;在土壤中掺肥的比例按氮、磷、钾1∶0.2-0.5∶2.0-3.5的比例掺肥,利于嗜氮粉虱发育。(3)烟草清洁苗的生产在育苗盘内掺土播种,移栽2次,利于空间有效利用;至8~10片叶时接虫,上下部叶片营养差异不大,利于虫子发育整齐。该车间要求环境清洁、密闭,以便培育无病虫的烟草清洁苗(未经农药处理);温度保持在22~28℃,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光照充足。(4)接种粉虱将待接清洁苗搬入接虫车间,接上烟粉虱成虫6000~8000头/株,平均每平方厘米4头成虫,产卵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20~30粒。接种24小时后,赶走粉虱成虫,搬到粉虱若虫发育车间。接种车间温度保持在26℃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光照充足。(5)粉虱若虫的发育接种后的植株搬入发育车间,加强肥水管理,6天左右卵孵化为若虫,15-17天若虫发育到2~3龄,此时即可用于接种桨角蚜小蜂。发育车间的环境条件同清洁苗车间。(6)接种桨角蚜小蜂将粉虱若虫发育到2~3龄的植株搬到接蜂车间。每株接刚羽化的桨角蚜小蜂3000头左右,平均每平方厘米1~2头成蜂。经过14天左右即有90%以上的褐色寄生蛹出现。在此车间温度、湿度、光照同粉虱接种车间。不同的是早晚需补光,以满足12小时的光照时间。(7)桨角蚜小蜂收集与分离将有褐色寄生蛹的植株叶片摘下,并用加压水冲刷,再用分离器除去未被寄生的黄色粉虱蛹,保留褐色蛹。(8)桨角蚜小蜂纯化采用蚜小蜂纯化器去杂、净化,然后即可贮存或做卡。(9)桨角蚜小蜂蛹贮存用9±0.5℃恒温箱存放寄生蜂蛹,可作1个月的存放。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以烟草作为烟粉虱的寄主,叶片肥大,叶面平整便于收集,承载面积大,每株可收2~3万头,种植周期短,空间利用率高;采用烟粉虱作寄生蜂的寄主,利用了自然寄主,有利于保持桨角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力,保证田间防治效果,优于利用中间寄主繁殖天敌,省去了天敌昆虫种性复壮这一工序;采用机械化收集分离桨角蚜小蜂蛹,其羽化率不降低,易于商品化,且贮存、运输、应用都很方便;采用四室繁蜂法繁蜂量多,发育整齐,出蜂时间集中,蜂种质量规格化,便于计划生产;实现周年繁蜂和短期贮存,解决了生物防治的供需不及时性问题。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以生产10万头桨角蚜小蜂为例进一步说明(1)预备温室清洁苗生产需2.5平方米,粉虱接种需2平方米,粉虱若虫发育需2平方米,繁蜂需1.5平方米,共计8平方米;各车间相互隔离,避免虫子窜飞感染。(2)清洁苗生产在育苗盘内掺土并播种10粒烟草种子,每穴1粒;长到5cm高时第一次移栽(移入小盆内),15cm高时第二次移栽(移入大盆内),长到有10片叶时掐尖准备接虫。该车间要求环境清洁、密闭,以便培育无病虫的烟草清洁苗(未经农药处理);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保持在80%,光照充足。(3)粉虱接种搬8株清洁苗进入粉虱接种车间,每株接7000头,即平均每平方厘米4头成虫,产卵密度30粒/平方厘米;接足24小时后,赶走成虫。接种车间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80%,光照充足。(4)粉虱若虫发育将接种上的8株搬入粉虱若虫发育车间,加强肥水管理,16天左右时粉虱若虫发育到3龄,搬5株到接蜂车间,余下3株发育到4龄时返回粉虱接种车间,让其羽化以补充维持粉虱接种车间成虫种群的稳定。发育车间的环境条件同清洁苗车间。(5)繁蜂待接蜂的5株进入繁蜂车间后,每株接刚羽化的桨角蚜小蜂3000头,保证每平方厘米叶片上有2头成蜂。经14天左右时,90%以上的粉虱蛹变成褐色即寄生蜂蛹。此车间温湿度、光照同粉虱接种车间;不同的是早晚需补光,以满足12小时的光照时间。(6)寄生蜂收集、分离、纯化摘下叶片,用清水冲刷收集,并用分离器去掉未被寄生的黄色蛹,保留褐色蛹,再用蚜小蜂纯化器纯化后即可贮存或做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化生产桨角蚜小蜂工艺,用烟草大规模繁殖烟粉虱、用烟粉虱若虫工厂化生产桨角蚜小蜂,其工艺包括以下过程(1)寄主植物选择选用烟草作为烟粉虱寄主;(2)土壤消毒与施肥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在土壤中掺肥,利于嗜氮粉虱发育;(3)烟草清洁苗的生产在育苗盘内掺土播种,移栽2次,至8~10片叶时接虫,温度保持在22~28℃,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光照充足。(4)接种粉虱将待接清洁苗搬入接虫车间,接上烟粉虱成虫6000~8000头/株,平均每平方厘米4头成虫,产卵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20~30粒,接种24小时后,赶走粉虱成虫,搬到粉虱若虫发育车间,接种车间温度保持在26℃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光照充足;(5)粉虱若虫的发育接种后的植株搬入发育车间,加强肥水管理,6天左右卵孵化为若虫,15-17天若虫发育到2~3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礼王玉波郑书宏崔海英何晓庆张广义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田益生防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