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国土空间优化调整,尤其涉及一种区域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也取得显著进展,但加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竞争与冲突,触发了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粮食安全在内的一连串全球性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优化调整方法,使其在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有机结合。其中,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
2、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城市所在区域的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功能评价,得到对应的评价结果。以使得能够通过评价结果对城市发展提供建议,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相关技术中,通常仅基于当前需求的土地使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进行功能评价,评价结果无法反映在区域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及其与人类活动强度之间的互动和协调发展方面。
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区域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貌特征包括工矿建设用地、水田、旱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浅滩或湿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土地数据确定每个子区域对应的一级类别和二级类别,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类别分别配置有对应的权重值;所述根据每个子区域对应的一级类别和二级类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每个第一类别的子区域的评价分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貌特征包括工矿建设用地、水田、旱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浅滩或湿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土地数据确定每个子区域对应的一级类别和二级类别,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类别分别配置有对应的权重值;所述根据每个子区域对应的一级类别和二级类别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每个第一类别的子区域的评价分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每个第一类别的子区域的评价分数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评价结果,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的耦合协调度的确定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耦合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耦合协调度区间;所述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高岳,周可法,王金林,毕建涛,汪玮,邱子芸,寇雁飞,原卫亭,屈广俊,赵得全,吕志鸿,卢应鹏,周晓桢,白泳,马秀梅,王彬彬,李超,王瑞,周懿文,裘贺顺,廖涛,李冬,孙慧中,单禹,赵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