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膜、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714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19:59
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膜、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其包括第一多孔基膜,第一多孔基膜为聚烯烃,第一多孔基膜的粘均分子量≥120万g/mol,使得隔离膜具有较高的耐穿刺强度;第一多孔基膜的支化度≤5%,第一多孔基膜中的分子链序列容易形成有序排列,增加了分子链的规整性,进而提高了隔离膜的耐穿刺强度,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隔离膜可以降低隔离膜被金属枝晶刺破的风险,增加了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二次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隔离膜、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二次电池因具有重量轻、无污染、无记忆效应突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动车辆中。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二次电池的可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使用需求。

2、因此,如何使二次电池具有更好的可靠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膜、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旨在提高二次电池的可靠性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隔离膜,其包括第一多孔基膜,第一多孔基膜为聚烯烃,第一多孔基膜的粘均分子量≥120万g/mol,且支化度≤5%。

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包括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隔离膜,第一多孔基膜为聚烯烃,第一多孔基膜的粘均分子量≥120万g/mol,使得隔离膜具有较高的耐穿刺强度;由于第一多孔基膜的支化度≤5%,第一多孔基膜中的分子链序列容易形成有序排列,增加了分子链的规整性,进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膜,包括第一多孔基膜,所述第一多孔基膜为聚烯烃,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粘均分子量≥120万g/mol,且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支化度≤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粘均分子量≥150万g/mol,可选为200万g/mol-300万g/mo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支化度≤2%,可选为≤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聚合度为≥50000,可选为80000-200000。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膜,包括第一多孔基膜,所述第一多孔基膜为聚烯烃,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粘均分子量≥120万g/mol,且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支化度≤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粘均分子量≥150万g/mol,可选为200万g/mol-300万g/mo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支化度≤2%,可选为≤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聚合度为≥50000,可选为80000-200000。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结晶度为40%-90%,可选为75%-85%。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穿刺强度≥300gf,可选为350gf-450gf。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厚度为1μm-12μm,可选为3μm-6μ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孔隙率为20%-50%,可选为30%-40%。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透气度为100sec/100cc-300sec/100cc,可选为200sec/100cc-300sec/100cc。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数均分子量≥140万,可选为160万-240万。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重均分子量≥100万g/mol,可选为120万g/mol-200万g/mol。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还包括多孔涂层,所述多孔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多孔基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所述多孔涂层包括粘结剂;可选地,所述多孔涂层包括粘结剂和填充颗粒。

13.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还包括多孔涂层和第二多孔基膜,所述多孔涂层位于所述第一多孔基膜和所述第二多孔基膜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三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环氧乙烷、聚芳酯、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再生纤维素、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权杨建瑞孙成栋欧阳楚英黄思应王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