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负泊松比金属蜂窝极薄带成形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704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泊松比金属蜂窝极薄带成形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正泊松比蜂窝带、下压板、支撑块、第一固定块、限位块、第一导柱、左侧滑板、底座、第一限位板、第一导轨、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挡板、第二导轨、直纹把手、第三滑槽、上压板、第二限位板、第三导轨、第四滑槽、肋板、连接板、推板、第四导轨、第二固定块、第二导柱、右侧滑板、成形滑块、衬套、垫板、定位螺栓以及梯形块;应用本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零件质量。同时成形平台的保压系统也可以有效减小零件回弹,提高零件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薄板成形,特别是一种负泊松比金属蜂窝极薄带成形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负泊松比材料通常是由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的结构单元通过周期排列形成的金属波纹板。与正泊松比材料不同,负泊松比材料受拉时横向扩展,受压时横向收缩,因此负泊松比材料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更均匀的分散应力,具有比常规材料更优秀的缓冲和能力吸收能力。此外,在剪切刚度、断裂韧性和弯曲性能等方面负泊松比材料也有着显著的提升。由于其优良的特性,负泊松比材料在航空航天、防护设备、医疗器械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应用潜力。

2、内梯形蜂窝带是一种常见具有负泊松比特性结构单元,其具有特殊的内嵌结构特征,因此难以通过现有的模具制备而成。目前制备内梯形蜂窝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方法是折弯工艺,包括手工折弯和机械折弯,手工折弯存在几何尺寸精度低、成形质量差、难以保证每个蜂窝单元的尺寸和形状一致性等问题,同时加工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机械折弯则是存在冲头和蜂窝带相互干涉的问题。

3、第二类方法是特种加工,主要分为金属增材制造和激光切割,金属增材制造设备昂贵,生产周期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泊松比金属蜂窝极薄带成形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泊松比蜂窝带(1)、下压板(2)、支撑块(3)、第一固定块(4)、限位块(5)、第一导柱(6)、左侧滑板(7)、底座(8)、第一限位板(9)、第一导轨(10)、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挡板(13)、第二导轨(14)、直纹把手(15)、第三滑槽(16)、上压板(17)、第二限位板(18)、第三导轨(19)、第四滑槽(20)肋板(21)、连接板(22)、推板(23)、第四导轨(24)、第二固定块(25)、第二导柱(26)、右侧滑板(27)、成形滑块(28)、衬套(29)、垫板(30)、定位螺栓(31)以及梯形块(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泊松比金属蜂窝极薄带成形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泊松比蜂窝带(1)、下压板(2)、支撑块(3)、第一固定块(4)、限位块(5)、第一导柱(6)、左侧滑板(7)、底座(8)、第一限位板(9)、第一导轨(10)、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2)、挡板(13)、第二导轨(14)、直纹把手(15)、第三滑槽(16)、上压板(17)、第二限位板(18)、第三导轨(19)、第四滑槽(20)肋板(21)、连接板(22)、推板(23)、第四导轨(24)、第二固定块(25)、第二导柱(26)、右侧滑板(27)、成形滑块(28)、衬套(29)、垫板(30)、定位螺栓(31)以及梯形块(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泊松比金属蜂窝极薄带成形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固定块(4)位于左侧滑板(7)前端,限位块(5)和第二固定块(25)固定在左侧滑板(7)上;第一导柱(6)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块(5)和第二固定块(25)上,同时限位块(5)还起到限制成形滑块(28)右端最大位移的作用;第二导柱(26)两端位于第一固定块(4)和推板(23),在第一固定块(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另一侧不固定,以便辅助推板(23)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泊松比金属蜂窝极薄带成形平台,其特征在于,成形滑块(28)在第一导柱(6)和第二导柱(26)上自由滑动,用于对正泊松比蜂窝带施加成形压力,其表面经过镜面处理,确保高质量的成形效果;垫板(30)防止成形滑块28因前端较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娟江永涛薛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