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热交换器,具体涉及一种并联列管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1、由于直升机可使用的燃油热沉较少,在部分严酷飞行工况下不足以满足滑油系统的散热需求。同时由于发动机的功率增大,发附等附件提取功率增大,导致发动机发热量提高,滑油系统散热需求增大。在大部分飞行工况下,传统列管式的燃滑油散热器可以满足滑油系统的散热需求,而在某些发动机发热量较大的飞行工况下,传统列管式的散热器将较难实现滑油系统的散热需求。
2、现有技术为满足严酷飞行工况下的散热需求,将燃滑油散热器做大,这将导致燃滑油散热器体积和重量急剧增加,降低发动机的功重比;或者在燃滑油散热器下游直接串联一个空气滑油散热器,这将导致滑油系统管路增大,结构臃肿,滑油流程变长,系统流阻剧增,发动机运行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并联列管式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能够实时根据发动机滑油系统的散热需求,调整滑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流阻,对滑油系统进行智能热管理。
2、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并排设置有热边介质腔A(2)和热边介质腔B(3),热边介质腔A、B内分别设置有芯体组件A(4)和芯体组件B(5),热边介质腔A、B间的壳体内设置有热边介质通道(6),热边介质通道(6)的一端为热边介质入口,另一端分别与热边介质腔A、B连通;壳体(1)端部设有封盖(7),壳体(1)与封盖(7)形成的腔体沿热边介质腔A、B的排列方向经隔板A(8)、隔板B(9)隔离为冷边介质腔A(10)、冷边介质腔B(11)和冷边介质腔C(12),冷边介质腔A、C分别与冷边介质入、出口连通;热边介质腔A、B出口均与热边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并排设置有热边介质腔a(2)和热边介质腔b(3),热边介质腔a、b内分别设置有芯体组件a(4)和芯体组件b(5),热边介质腔a、b间的壳体内设置有热边介质通道(6),热边介质通道(6)的一端为热边介质入口,另一端分别与热边介质腔a、b连通;壳体(1)端部设有封盖(7),壳体(1)与封盖(7)形成的腔体沿热边介质腔a、b的排列方向经隔板a(8)、隔板b(9)隔离为冷边介质腔a(10)、冷边介质腔b(11)和冷边介质腔c(12),冷边介质腔a、c分别与冷边介质入、出口连通;热边介质腔a、b出口均与热边介质混合腔(13)连通,热边介质混合腔(13)与热边介质出口连通;冷边介质依次流经冷边介质腔a(10)、芯体组件a(4)、冷边介质腔b(11)、芯体组件b(5)、冷边介质腔c(12)后由冷边介质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边介质出口包括热边介质出口a(14)和热边介质出口b(15),热边介质出口a、b的通断经温控活门(16)控制,当热边介质出口a/b处于连通状态时,热边介质出口b/a处于关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活门(16)包括活门座(16.1)、活门(16.2)和感温杆(16.3),活门座(16.1)沿轴向依次设置有活门出口腔a(16.4)、活门入口腔(16.5)和活门出口腔b(16.6);活门出口腔a(16.4)与活门入口腔(16.5)间设有阀口a(16.7),活门入口腔(16.5)与活门出口腔b(16.6)间设有阀口b(16.8),阀口a、b同轴设置;活门(16.2)沿轴向依次设有阀芯a(16.9)和阀芯b(16.10),阀芯a、b对应滑动连接于阀口a、b;感温杆(16.3)一端与阀芯a(16.9)连接,另一端穿过阀芯b(16.10)与活门座(16.1)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伟,付守霞,李登常,秦海洋,张如意,齐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