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669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工程储层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酸压施工时压裂液与酸液多次交替注入,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储层温度、减缓酸岩反应速率、提高酸蚀有效作用距离,另一方面使酸液在裂缝中形成指进现象,形成非均匀刻蚀,提高裂缝导流能力。低粘胶凝酸具有较低的粘度和较快的酸岩反应速率,先进行低粘胶凝酸注入,可在前期压裂液形成长距离压裂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溶蚀缝宽;再进行高粘胶凝酸的注入,可利用高粘酸液较高的粘度、较慢的酸岩反应速率、较远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的特性,在已有裂缝通道的基础上,使酸液沟通到远端的灰质/云质充填缝,在远距离上形成溶蚀缝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工程储层改造,具体涉及一种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内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具有良好品质的优质资源量日益减少,复杂岩性油气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碳酸盐岩油气藏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油气资源类型,在油气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常规碳酸盐岩储层厚度大、岩性以灰岩或白云岩为主不同,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单层厚度薄,包含泥质云岩、膏质云岩、灰质云岩等多种类型岩性。该类油气藏不仅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较差,而且泥质、膏质含量较高,需要进行储层改造才能实现效益开发。

2、针对复杂岩性碳酸盐岩,普遍采用酸压的储层改造方法。即在高于地层破裂压力条件下将酸液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形成油气流动通道,以此提高单井产量的一种增产措施方法。但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酸液滤失大、酸岩反应速度快、酸蚀裂缝长度短,尤其是泥质、膏质等物质不与酸液发生反应,酸压后容易堵塞酸蚀裂缝通道,造成导流能力快速下降,产量递减快。

3、文献《交联酸加砂酸化压裂技术在复杂岩性油藏的应用》(石油学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注入压裂液造缝,然后多级注入酸增加酸蚀缝长,再注入携砂液形成支撑缝;所述多级注入酸包括注入至少两级酸液,相邻两级酸液之间以压裂液隔开;所述至少两级酸液包括第一级酸液和其余各级酸液,所述第一酸液为低粘胶凝酸,所述其余各级酸液中至少有一级酸液为高粘胶凝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级注入酸阶段,首先根据管柱摩阻与井口限压,确定极限酸液排量;然后根据在极限酸液排量下储层有效作用距离与酸液用量的关系,确定优选酸液用量;最后根据酸液排量与指进效率的关系图版,确定酸液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注入压裂液造缝,然后多级注入酸增加酸蚀缝长,再注入携砂液形成支撑缝;所述多级注入酸包括注入至少两级酸液,相邻两级酸液之间以压裂液隔开;所述至少两级酸液包括第一级酸液和其余各级酸液,所述第一酸液为低粘胶凝酸,所述其余各级酸液中至少有一级酸液为高粘胶凝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级注入酸阶段,首先根据管柱摩阻与井口限压,确定极限酸液排量;然后根据在极限酸液排量下储层有效作用距离与酸液用量的关系,确定优选酸液用量;最后根据酸液排量与指进效率的关系图版,确定酸液注入级数及优选酸液排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级注入酸阶段,酸液注入级数为3级,第一级酸液为低粘胶凝酸,第二级酸液、第三级酸液均为高粘胶凝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压裂液造缝阶段,根据压裂液排量与裂缝缝长的关系图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李凌川姚昌宇李月丽蒋艳芳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