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6624474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生物制剂主要包括尖胞栅藻(Scenedesmus acutus)SHJ‑BY3和气微菌(Aeromicrobium tamlense)PW,其中尖胞栅藻(Scenedesmus acutus)SHJ‑BY3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984,气微菌(Aeromicrobium tamlense)PW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18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制剂可以直接用于处理含铬离子、硝氮/亚硝氮、磷酸盐废水的处理,能够实现废水中铬离子、总氮和总磷的同时高效去除,不需要进行铬离子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微生物及水污染治理,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在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水中的氨氮首先在好氧条件下发生自养硝化作用氧化为亚硝氮或硝氮,然后在厌氧条件下发生异养反硝化作用还原为氮气;而污水中的正磷酸盐在异养的聚磷菌(paos)的作用下,在好氧条件被过量吸收至胞内以聚磷颗粒的形式存储,厌氧条件下分解聚磷释放正磷酸盐,通过排泥的方式将体系内的磷去除。生物脱氮除磷机制的差异使得这两个过程本身就难以统一,除磷菌和反硝化菌对碳源的竞争始终存在;硝化菌、反硝化菌和除磷菌的菌龄不同,各种菌群混合在一起互相制约,难以使系统达到最优的运行条件。因此传统的去除工艺需要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好氧硝化的分段处理,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还增加了占地面积和运行成本。

2、近年来,一些同步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除磷菌(sndpr)的发现使得这种设想成为了可能,这些菌株能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氮气,同时也能吸收过量的正磷酸盐进入胞内,这使得脱氮除磷过程能够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且不存在不同功能菌株对底物的竞争问题,不仅能够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尖胞栅藻(Scenedesmus acutus)SHJ-BY3和气微菌(Aeromicrobium tamlense)PW,其中尖胞栅藻(Scenedesmus acutus)SHJ-BY3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984,气微菌(Aeromicrobium tamlense)PW的保藏编号为 CGMCCNo.251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尖胞栅藻SHJ-BY3和气微菌PW的质量比为1:1-10,优选为1:2-5。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尖胞栅藻(scenedesmus acutus)shj-by3和气微菌(aeromicrobium tamlense)pw,其中尖胞栅藻(scenedesmus acutus)shj-by3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9984,气微菌(aeromicrobium tamlense)pw的保藏编号为 cgmccno.251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尖胞栅藻shj-by3和气微菌pw的质量比为1:1-10,优选为1:2-5。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微藻培养基采用bg11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5g/l的琼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培养条件为:通气量0.1-1.0vvm,通入co2含量为1.0v%-30v%,优选5v%-20v%的气体,光照强度1500-20000lux,ph值为6-10,温度为15-35℃,光照周期为24h,光暗时间比为14:10-10:14,培养时间72-168h,获得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文静樊亚超张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