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96269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监测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用于隧道变形监测的机器视觉设备在装置防护以及监测安全性方面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该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包括机器视觉布设相机、机器视觉监测相机、监测靶标、数据处理平台、安全警报器、防护装置和供电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护装置的设计,避免了隧道多尘、潮湿对相机的损坏,降低了震动干扰对图像采集的影响;同时通过安全警报器的设计,当隧道出现变形时,现场工作人员可立即获知异常断面及异常位置,并及时采取支护措施,极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监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隧道传统人工变形监测方法普遍存在监测周期长、效率低和自动化程度低等弊端,难以满足隧道工程监测需求。而全站仪机器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采用远程数据传输,具有监测效率、精度较高,可实现长距离快速测量的优点,但是其价格昂贵、设备易损坏,需要专业维护。目前已有机器视觉监测应用到隧道变形监测当中,但是隧道施工环境中多尘、潮湿、飞石和震动等因素对机器视觉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当前应用于隧道变形监测的机器视觉设备往往是采取简单的连接方式与隧道壁进行固定连接,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或者保护措施不完善,造成设备本身易损坏,并且监测数据不可靠,使得无法准确做出隧道变形安全预警。而且监测靶标通常为无源靶标,需要额外光照补偿,增加了供电线路。同时还缺乏安全警报系统及用户平台,当隧道出现异常变形,工作人员无法立即获知,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2)、减震装置(3)和相机托板(4),相机托板(4)和减震装置(3)均设置于防护外壳(2)的内部,且相机托板(4)通过减震装置(3)与防护外壳(2)的内壁连接,机器视觉监测相机(1)放置于相机托板(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第二减震机构(32)、第三减震机构(33)和两个第一减震机构(31),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2)、减震装置(3)和相机托板(4),相机托板(4)和减震装置(3)均设置于防护外壳(2)的内部,且相机托板(4)通过减震装置(3)与防护外壳(2)的内壁连接,机器视觉监测相机(1)放置于相机托板(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第二减震机构(32)、第三减震机构(33)和两个第一减震机构(31),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31)分别对称设置于相机托板(4)的左侧和右侧,且每个所述第一减震机构(31)的一端与相机托板(4)上设置的第二限位凹槽(42)连接,另一端与防护外壳(2)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31)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减震单元,每个减震单元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凹槽(42)连接,另一端与防护外壳(2)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机构(33)包含称重台(37)、底座(38)、多个第二限位板(332)、多个第四限位凹槽(372)、多个恢复弹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华杨腾添岳永秀李恒李志鹏孙吴宏张杰曹亮林如郭悦宝刘玉宝温晓辉耿翱鹏李玉子王丽静史政涛齐亮刘桂玲朱怀太贾亚星胡洪亚金博熊小田华龙飞张尔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