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626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及方法,属于红外探伤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时谐热源激励匀速旋转的对流环结构,将样品环置于对流环上表面,当样品无缺陷时通过对激励热源扫频可借助红外相机观测到样品上表面温度场存在共振峰;当样品存在缺陷时以该频率激励,观测到温度场振幅响应与缺陷大小呈线性关系。由于该器件基于对流热超材料和时谐热源的散射共振效应,温度振幅对缺陷的响应灵敏度可被有效提升,因此可用于实现高灵敏度红外无损探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外探伤,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红外探伤相比于其他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测量、精度高、安全快速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等不同材料的缺陷检测。例如,通过对电路板一侧使用周期性热源加热,借助高精度红外热像仪记录电路板另一侧表面温度场响应,当热源加热频率较高时可快速发现电路板表面裂纹,而加热频率较低时可准确定位内部缺陷。

2、但受制于温度场振幅在空间传输过程中的快速衰减,实际中的红外探伤或无损检测往往需要相对较高的温度振幅输入或较短的观测距离,才能保证其高灵敏度,这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性能。本专利技术拟基于对流热超材料的温度场散射共振效应,提出一种新的红外探伤器件,可使得红外探伤成像更为清晰以提高对缺陷探测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红外探伤难以无损且准确获得缺陷尺寸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及方法,以实现温度场振幅对缺陷的高灵敏度响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对流环、时谐激励热源和红外成像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环采用的对流热超材料为银或紫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机械驱动机构或电磁驱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时谐激励热源采用贴附于所述对流环第一端面上的电控半导体制冷片,或采用以所述对流环第一端面作为加热面的激光加热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对流环、时谐激励热源和红外成像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环采用的对流热超材料为银或紫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机械驱动机构或电磁驱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时谐激励热源采用贴附于所述对流环第一端面上的电控半导体制冷片,或采用以所述对流环第一端面作为加热面的激光加热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时谐激励热源输出的激励温度满足正弦振荡形式或余弦振荡形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流热超材料温度场散射共振的红外探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鹰曹培超王琰翔席瑞祁铭鸿陈红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