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9408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制备方法及应用,该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包括:安装体,安装体为一体成型,安装体具有金属容纳腔、正极安装位、第一注入孔和载气流道;金属容纳腔为环状结构,位于安装体内形成负极安装位,与正极安装位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正电极,固定于正极安装位;负电极,填充于金属容纳腔内,负电极的材料的熔点低于安装体的材料的熔点。上述的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中,由于安装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金属容纳腔和正极安装位的预设间距,可以精确的控制在1mm以内。正电极固定在正极安装位上,因此负电极和正电极的电极间距即为预设间距,达到了精确控制电极间距,准确控制放电间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医学领域,尤其涉及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等离子体医学是研究等离子体对生物体作用效应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具有安全、无毒性、无残留、成本低廉等多种优势,在血液凝结、癌症治疗、病菌灭活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能有效诱导凋亡癌细胞,且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极为有限,因此使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治疗癌症也成为等离子体医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发现等离子体射流对癌症的治疗方式不仅有诱导凋亡癌细胞,同时还包括影响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干细胞等。与传统的抗癌方式相比,等离子体射流具有治疗周期短,生效速度快,对人体危害小等特点。

2、目前研究中的等离子体装置电极间距基本停留在几毫米以上,而针对更小电极间距对放电效果的影响的探索还较为有限,并且放电间距控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解决等离子体装置电极间距较大,放电间距控制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入孔的数量为2个以上,且均与所述金属容纳腔连通,并环绕所述金属容纳腔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一安装本体和在所述第一安装本体的顶面上分布的封气部、支撑柱、支撑面和针头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二安装本体和突出于在所述第二安装本体的顶面的环形腔室,所述环形腔室形成所述正极安装位;所述正电极为环形电极,填充于所述正极安装位内;所述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入孔的数量为2个以上,且均与所述金属容纳腔连通,并环绕所述金属容纳腔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一安装本体和在所述第一安装本体的顶面上分布的封气部、支撑柱、支撑面和针头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包括第二安装本体和突出于在所述第二安装本体的顶面的环形腔室,所述环形腔室形成所述正极安装位;所述正电极为环形电极,填充于所述正极安装位内;所述载气流道位于所述正极安装位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射流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容纳腔数量为多个,并在所述第二安装本体上呈阵列式分布;所述多个金属容纳腔数量对应的负电极连接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蒙柳君蒋雪萍梁振保王风云杜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