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收发器电路电磁耦合仿真模型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101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AN收发器电路电磁耦合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属于CAN总线电控系统电磁防护领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建立的CAN收发器电路电磁耦合仿真模型,可对其进行电磁耦合仿真分析,为CAN总线抗强电磁脉冲加固提供模型依据,如根据模型上各监测点的耦合电压情况设计所需的防护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数值仿真建模的方法为CAN收发器电路的电磁耦合效应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为CAN总线电控控制系统的电磁脉冲防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can总线电磁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an收发器电路电磁耦合仿真模型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网络信息传输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多数现代汽车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通过can(控制器区域网)总线进行信息数据交换。目前,各功能芯片微型化、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相应电路集成化程度提高的同时,其抵抗外部电磁脉冲干扰的能力却在不断下降。当can节点模块暴露在复杂电磁脉冲环境中,电磁脉冲源所产生的射频脉冲电流耦合进入模块内部,对其内部各组分造成严重的损伤,从而威胁整个can总线电控系统正常运行。目前对于can总线电控系统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线数字信号传输稳定性上,忽略了can节点模块中各功能电路发生的电磁耦合特性对can总线电控系统电磁兼容性的影响。

2、can收发器电路作为can节点模块中信号转换传输的重要媒介,也是最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部分,而且can收发器传输的数字信号遵循严格的电平标准,其受到电磁干扰后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所传输信号的质量。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针对can收发器电路的电磁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AN收发器电路电磁耦合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建立的CAN节点模块PCB全波三维模型包含CAN收发器电路模块,且CAN收发器芯片的CAN H与CAN L引脚通过PCB走线连接至接插件对应安装孔,且PCB的两个内电层分别设置+5V电源层与接地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根据所设计的CAN收发器芯片外围电路,将电路中的线性电子元器件通过集总参数模型的形式添加到PCB上对应位置处,为模拟脉冲激励信号通过接插件耦合进入PCB的过程,将接插件针脚与PCB上的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an收发器电路电磁耦合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建立的can节点模块pcb全波三维模型包含can收发器电路模块,且can收发器芯片的can h与can l引脚通过pcb走线连接至接插件对应安装孔,且pcb的两个内电层分别设置+5v电源层与接地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根据所设计的can收发器芯片外围电路,将电路中的线性电子元器件通过集总参数模型的形式添加到pcb上对应位置处,为模拟脉冲激励信号通过接插件耦合进入pcb的过程,将接插件针脚与pcb上的对应安装孔通过集总参数模型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pcb上各监测点对应离散端口的位置在can收发器电路模块中can h、can l、rcan、+5v对应焊盘以及接插件安装孔处,端口类型设置为面端口,端口阻抗设置为50ω,且各端口的末端在cst-mws界面中均连接至完美导电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接插件针脚处的离散端口作为电压脉冲激励信号输入端口,位置设置在+5v、can h、can l对应针脚处,端口类型设置为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民祥陈鸣涧武子栋杨凯杨非凡王紫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