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特别涉及一种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及在制备d-阿洛酮糖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二)
技术介绍
1、d-阿洛酮糖是d-果糖的c-3差向异构体。在立体化学中,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体,除了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相同,其余的构型都相同的非对映体,叫做差向异构体,也称作差向立体异构体。d-阿洛酮糖作为一种新功能性稀少糖,近来研究表明d-阿洛酮糖还具有很多生理功能,并且在膳食、医药、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发天然健康稀有糖代替已有的甜味剂成为研究热点。而日本厚生省批准可应用于食品生产中,并于2011年注册了阿洛酮糖的商标并正式申请了特定保健食品。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也认定d-阿洛酮糖为食品安全级gras。
2、目前在生产d-阿洛酮糖的方法中认为生物法制备d-阿洛酮糖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关键是寻找能使d-果糖转变为d-阿洛酮糖的酶。然而,目前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存在对果糖催化活性低,且温度稳定性差等问题,不适合工业化生产d-阿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13位、49位、54位、第100位、第235位、第242位进行单突变或多突变获得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突变为下列之一:(1)第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2)第23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3)第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23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4)第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23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0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5)第13位的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第13位、49位、54位、第100位、第235位、第242位进行单突变或多突变获得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是将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突变为下列之一:(1)第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2)第23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3)第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23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4)第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23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0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5)第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23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42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6)第13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第235位的缬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00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第242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
3.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菌。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在微生物催化d-果糖异构化制备d-阿洛酮糖中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以含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编码基因的重组菌经发酵培养获得的湿菌体或湿菌超声破碎获得的纯酶液为酶源,以d-果糖为底物,以钴离子为助催剂,以ph6.0-8.0的缓冲液为反应介质构成反应体系,在50~80℃、100~200r/min条件下反应,反应完全后,获得d-阿洛酮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体系中,湿菌体用量为10~70g/l,纯酶液以蛋白含量计用量为0.01-0.5mg/ml;钴离子终浓度为0.1~10mm;底物初始浓度为50~500g/l。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菌体按如下方法制备:将含d-阿洛酮糖转化酶突变体编码基因的重组菌接种至含终浓度50μg/ml卡那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r/min培养至od6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利群,郑琳,周晓静,柳志强,郑裕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